阅读历史 |

第52章 服装厂(1 / 2)

加入书签

就这样一晃十几天时间过去了,孙立军那边也没有再给林海打电话,店的销量也一直都很稳定。

值得高兴的是,经过林海几天的培训,10家加盟商的店都已经开了起来。

大家选择差异化竞争,卖的都是不同品类的服饰:有卖内衣内裤的,有主打男装的,也有主打女装的,还有专门卖羽绒服的。

这些店铺的销量虽然还没有做起来,但一天也能出几十单,这销量已经完全比得上他们实体店的销量了,所以这些老板也都挺满意。

其中卖内衣裤的老板生意最好,每天销量能够达到2000多单。

正是有了这10个人的例子,林海已经让大姑去宣传第二波的加盟,这次的加盟费提高到1万!

原本大姑还担心费用这么高,会不会没人来,结果到了下午的时候,一下来了100多个店老板,都想加盟。

之前那10个人上课都是在店里上的,现在一下来了100多个人要加盟,店里别说坐了,连站都站不下,可能都要像相声里说的那样卖掉票了。

于是没办法,林海又在附近租了一个门市房,既可以用来上课,又可以当打包间和仓库用。

一个礼拜的时间,这100多人的店就都开了起来。

因为现在购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所以只要是新开的店,产品没什么问题,价格合适都不愁没有销量。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的点就是引流。

就像林海之前说的,他们店日销2万单就停止增长了,并不是因为没有顾客了,而是已经达到了流量的极限。

很多想要购买商品的顾客根本就刷不到林海的店铺,也不知道林海的店铺,所以只能去其他店铺买。

现在这些新的店一开起来都得到了相应的流量。

所以一时间出货量大增,几乎是每隔一天就有大货车从莆田那边拉来货物。

最开始这些大货车还都是王兴在莆田找的当地物流。

后来有一天,林海把这件事情和自己的父母商量了一下。

因为自己家的物流站只有中型货车,没有八—12米重型货车,正好自己父亲有一个老朋友,也是做物流的,相互间认识很多年,平时有一些自己拉不了的货物都会介绍给对方。

于是就做了一个中间商,赚了一波差价。

刚开始父母还觉得有生意,直接介绍给对方就好了。

但林海则跟二老说,如果只是一次性的生意那没有问题,但这次的生意是长久的生意,而且运货量会逐渐加大,这其中所产生的价值可能达到几十万上百万。

“我们给他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商业渠道,从中赚取利润是应该的。”

而且林海也和父母说了,自己家这些物流站也要发展壮大一下。家里没太多钱去买车,那就要学会借鸡生蛋,整合当地的物流市场,用别人的车来赚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