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90章 周瑜:生擒萧和者重赏!萧和:美周郎又要吃苦头喽!(1 / 2)

加入书签

正午时分,两支江东舰队,于夏口江域会合。

周瑜遂于旗舰之上,召集诸将,共商攻取夏口之策。

贺齐,徐盛等后来武将,见得周瑜和吕蒙二人,一个瘸腿,一个断指的惨状,无不是一片哗然。

“我说公瑾呀,老夫临行前,主公给老夫的交待,可是率军前来夏口与你会合,北上截断汉水,西进封锁长江。”

“怎么公瑾你没拿下夏口城便罢,还伤成了这副样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将程普一脸诧异,语气中多少掺杂着些许阴阳怪气。

周瑜自然听得出程普话中讽刺意味。

程普身为孙坚时代的老臣,算得上是孙家三朝元老,资历辈份自然是在江东无人能及。

然作为少壮派的领袖,他在江东军中的权位,却在程普之上。

程普这样的老资历,对他心存几分不服,早已是大家心知肚明之事。

现下他遭此败绩,程普趁机阴阳两句,亦在意料之中。

“吾原本是计划以白衣渡江之计,拔除沿江烽火台,出其不意突袭夏口。”

“谁想我军中有刘备奸细,暗中向其走漏了风声,令刘琦和那魏延早有防备,这一战吾方才会失利。”

周瑜当着程普的面,并未提及萧和识破其计,反是将失利的原由,归结为了军中有“奸细”。

没办法,在程普面前,他必须要保住自己的颜面威信,不然这个老油条,岂非更不服自己?

“公瑾,这白衣渡江之计,乃是我军机密,知之者寥寥无几,怎么会为奸细轻易探知?”

“据老夫所知,军中有传闻,是刘备那个军师萧和,识破了公瑾你的计策,将计就计才重创了公瑾你?”

程普却不依不绕,非要刨根究底。

周瑜脸色一沉,剑眉不由一皱。

“德谋老将军,此战我军不过折了千余士卒,也算不得什么重创,没必要太过在意。”

“现下两军既已会合,咱们首重之事,乃是赶在刘备抽兵驰援前,将夏口城拿下。”

鲁肃忙是笑呵呵的站出来打圆场,顺势将夏口城防图摆了出来。

“老将军,你久经沙场,生平攻城无数,对这攻城战最有经验,不知可有高见?”

鲁肃将城防图往程普跟前一扬,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程普便不好再质问下去,只得将目光转向地图,拿出了老将的气派,对着地图指指点点起来。

周瑜保住了面子,暗松了一口气,遂是强压下了心中不悦,目光也落在地图上。

听着程普所说,周瑜不由微微点头,眼神中平添了几分佩服。

不得不承认,这个程普虽然倚老卖老,肚子里却确确实实有货。

夏口城哪里薄弱,该怎么部署攻城部队,该以什么战术攻击哪一门,程普皆是深得其法。

“公瑾,老夫的攻城之策,你以为如何?”

说完的程普,捋着半白须髯,抬头看向了周瑜。

周瑜面露敬意,笑赞道:

“德谋老将军所言之战术,当真是深得攻坚之妙,今日当真让瑜见识了,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这一通恭维,听得程普心下极是受用,不禁哈哈一笑,面露几分得意。

程普便是一拍周瑜肩膀,慨然道:

“公瑾,你放心吧,老夫必将夏口夷为平地,将那魏延刘琦,还有那个什么萧和生擒活捉,交由你处置,让你报那一箭之仇!”

这番话出口,意味着程普暂时放下对周瑜的成见,做好了同心协力,一致对外的准备。

周瑜遂也哈哈一笑,豪然道:

“那明日此时,瑜就与德谋老将军你携手共入夏口,共饮庆功美酒!”

鲁肃等人见周瑜和程普关系缓和,皆是暗松了一口气。

“众将听令!”

周瑜笑声一收,肃杀目光扫向众将:

“贺齐徐盛听令,吾令尔等率七千精兵,先夺水营尔后攻取夏口南门!”

“蒋钦董袭听令,大军登陆后,吾令尔等率六千精兵,攻打东门。”

“吕蒙凌统听令,吾令尔等…”

周瑜以程普所言攻城之法,连下数道号令,部署下了攻城战术。

江东诸将慨然领命,个个是蠢蠢欲动,恨不得即刻踏平夏口,以为周瑜雪那一箭之仇。

“都督,我军之优势素来在水战,今众将虽斗志旺盛,但我们也得做好两手准备。”

“肃以为,我们需当另遣一军,往汉水上游前出,以防刘备派水军南下驰援夏口才是。”

鲁肃却依旧沉稳,冷静的向周瑜进言。

言下之意,周瑜自然听得懂。

江东军精于水战,攻城向来不是其强项!

鲁肃这是怕久攻夏口不下,刘备方面得到消息,尽起大军沿汉水南下来援。

毕竟距离他偷袭夏口失败,已经过去了有两日时间,快马加鞭的话,刘备应该已收到了军报。

“子敬言之有理,确当做好两手准备才是。”

周瑜点头认可,目光向剩余诸将一扫:

“潘璋当令,吾令尔率五千水军入汉水,前出二十里警戒,但遇刘备水军南下,就地阻截!”

潘璋正担心自己被晾下,精神立时振奋,当即慨然领命。

“我军对汉水水域不熟悉,肃以为,最好得派一员荆州籍武将,跟随潘将军北上警戒。”

鲁肃又是进言。

周瑜的目光,立时瞥向了角落里一员低调的武将。

苏飞,荆州人,原本为黄祖部将。

去岁孙权攻破夏口后,生擒这苏飞,原本是打算直接斩杀。

因甘宁求情,孙权才开一面,改将苏飞收降,编入军中。

“汉水不比长江,在汉水作战,确实需要一个荆州人做潘璋副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