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7章:东瀛齐国(1 / 2)

加入书签

“猪宝在搞新政啊!”

“果然年轻人就是有活力!”

建元元年,

随着皇帝下令从各地召集了许多贤良文学之士,自觉有了能人辅佐之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新。

他颁布了许多新的政令,

想要改变几十年“无为”下来,导致的朝野颓唐之气,以及因为朝廷的垂拱放任,而膨胀起来的地方豪强势力。

阴间的死鬼们对此,纷纷表示赞同。

但他们也说,“皇帝这次革新,是不会成功的。”

何博正闲得无聊,支楞着两条腿,像簸箕那样坐在东海之滨的沙滩上。

他听说了这样的话,于是询问革新经验丰富的商鞅,“你们为什么不看好猪宝呢?”

猪宝,

是鬼神亲口为大汉皇帝刘彻取得外号。

因为他的一生过于顺遂,

父亲对之又尤为宠爱,

所以何博认为,他是名副其实的“掌上明猪”。

当然,

这个外号的由来,

也跟死到阴间后,被自己后宫三人组建立起来的“夫愁者联盟”,围殴到发出猪叫的刘启有很大关系!

这位陛下当时还企图寻求父祖的帮助呢,

结果刘邦、刘盈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只留下后人独自面对这般恐怖。

而听到这个外号的商君,也忍不住面皮抽动了一下。

他想说些什么,但又担心任性的鬼神连自己一起挖苦,于是只能顺从的回答他的问题:

“他那么年轻,根基不是很深厚,怎么可能凭借几道诏书,就让朝野乖乖听从呢?”

“可嬴渠梁继位的时候也就比猪宝大一岁,他怎么就能任用你进行改革了?”

商鞅当即傲慢的回道,“我的才能,比刘彻找来的人要远远超出……岂能一概而论!”

“何况秦国与汉廷,又岂是一般模样?”

秦孝公的时候,

对内,“革新”是先君遗留下来的传统。

对外,“革新”是维持社稷的必要手段。

那治国之政,

任何时候都要改,

不改不行!

哪国的贵人,也不想自己在家里,抱着美姬看着歌舞,突然就被敌人给覆灭了!

所以,

革新强国,在当时就是绝对正确的!

谁反对,

谁就是国家的敌人!

甘龙、杜挚这两个当年的守旧派,生前死后,可都没什么好结果!

但汉廷则不同,

三代无为,已成惯例。

黄老之学的弟子,充斥朝野。

而且就实际来说,汉廷目前也没有面对太强烈的外部压力。

纵有匈奴为患,

却也难以撼动大汉根基。

既然如此,

为什么要行大刀阔斧之事呢?

少年天子越是急切的嚷嚷着自己革新的决心,

便越发让那些老朽的臣子认为,这无非是少年人特有的一腔热血罢了。

等其成长几年,

懂事了,

圆滑了,

自然就会明白,

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也对!”

“没有外力压迫,就没有对内下狠手的动力。”

人都是有惰性的,

谁会喜欢没苦硬吃呢?

何博笑着对商鞅说道。

然后他又好奇的问他,“那你觉得,这次跌倒之后,刘彻会放弃吗?”

商鞅说,“不会的。”

“西门大夫暗中观察了他许久,断言他是个很倔犟,又无比自信的人。”

即便跌倒,

刘彻也不会觉得是自己错了,

他只会认为,是其他人,乃至于整个世界有问题!

这样的人,

可不会顺从某些臣子的心意,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着。

他会很愤怒的下令,

把地上的坑给填平,然后继续驾驶着自己的骏马,在道路上驰骋,跑向自己既定的目标。

何博闻言,点了点头说,“那可真好!”

这个世界,

就需要一些自信满满,又不肯掉头的犟种出来,

把原有的道路踩得平坦无阻,

然后又在其基础上,踏出新的路来。

说完,

何博站起身,又开始了今天的赶海运动。

而当他在滩涂上扒拉出了个深深的坑洞,趴在地上伸着手去抓里面藏着的大海葵时,

他的进度条突然刷新了!

“嗯?”

“这是……东瀛那边的河?”

何博收回手,摸了摸头,目光眺望向海的那一边。

……

在东海的另一端,

一个少年心的用一根棍子,在靖水的水面上敲了敲。

一层又一层的波澜就此荡漾起来。

随后,

一条大鱼翻着肚皮出现了。

它微微摆动着自己的鱼鳍,在水流的推动下,靠近了岸边。

那少年郎觉得它划的有些慢了,

于是又伸着棍子,去扒拉起大鱼。

大鱼对此一点反应都没有,安静的就跟死了一样,任由少年把自己从水里捞到岸上,然后一把抓住。

“醒醒!”

“别睡了!”

少年双手掐住大鱼肥胖的中段身躯,狠狠地晃动着它。

而在他的努力下,

大鱼死气沉沉的眼睛,才恢复了一点神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