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0章:南越(2 / 2)

加入书签

“真是纯朴啊!”

于是何博又感慨起来。

已经谈完事情,让身边人尽数退出的赵佗疑惑的看了他一眼,不知道鬼神指的是什么。

何博也不告诉他,只是在桌案上叉着腰仰着头问他,“能出门了吗?”

“我想看看外面的风景!”

“可以!”

赵佗伸出手,让何博跳到自己掌心,又让他爬到自己的头上。

然后,

赵佗就吩咐下去,“寡人要出城巡查民情。”

南越王是很喜欢去巡视的,

也许是效仿了历代秦君,

也许是为了切实感受自己支配一切的权利,

也有可能是单纯的关爱百姓……

总之,

当赵佗有精力的时候,他就喜欢出城看一看自己治下的风景。

因此,

番禺周边的百姓也熟悉了南越王。

在这个还遗留着旧时风气的年代,

在这个情况有类春秋的地方,

君主还没有全然的高高在上,

百姓对于统治者的敬畏,也还没发展到见了就要下跪的地步。

当他们注意到南越王的车架时,

正在田野中忙碌,收拾洪水暴风的残余痕迹的百姓,还会对车架招手示好。

其中胆子大的,更会凑近一点,隔着侍卫和车马,大声询问年老君主的身体。

这些年轻的诸夏二代们用受到当地影响,从而口音浓重的话说,“王啊,你的身体最近怎么样呢?”

赵佗从容的点头告诉他们,“寡人无恙!”

他让那些主动打招呼的人过来,询问他们天灾过后的生活情况,看自己颁布的救灾政令,有没有得到落实。

何博就坐在赵佗头上听着,同时眺望不远处的田园景色。

直到有个人忽然说,“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见到大王,总觉比以前要亲近许多。”

他讲了这样一句话,又赶紧做出解释,“以往见到大王,心里又敬又畏;今天见到大王,却是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就像在外面待了数年,总算回到家里一样!”

有个面容沧桑的人也开口附和着。

他曾经跟着南越的商队,一路北上去跟汉朝换取过物资,因此知道离家思乡的感觉。

但这样忽如其来的感触,终究还是无法准确描述出来的。

也许只有他们年迈的,曾经在北方居住过的父母,才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何博得意的说,“这肯定是因为我的缘故!”

“我可是从北边大河那里来的!”

赵佗也随之发笑。

然后,

他便对驾车的人说,“去那些老人的家里看看吧!”

番禺,是许多秦时移民的定居地。

而过了这么多年仍然活着的,都有受到赵佗的重视。

除却诸夏那“重视老者”的风俗影响外,

这些人对赵佗来说,也是他人生的见证。

他身边的很多东西,已经随着时光流逝了。

但只要还有当时的人在,赵佗就不会遗忘自己的过去。

今天,

有北方远来的贵客登门,带来了他们家乡的气息。

赵佗总要将之分享出去,让大家高兴一下。

而当那些耄耋老者迎接登门的南越王时,也心有所感,忍不住看着他头顶的发冠。

那里,

无人可见的何博正坐着,抱着罐子摇晃,将本体强制塞他进去时,顺手灌入其中,以免他“水土不服”的黄河之水晃动得扑啦扑啦。

老者们听不到这样的声音,

但心中生出的乡土之情,却让他们潸然泪下。

……

“刘贤他们又闹事了?”

当回到王宫后,

有人向他汇报吴国世子的消息。

性格轻佻,自视甚高的刘贤自觉被赵佗冷落后,就一直心怀不满,在居所中各种抱怨南越王“不知道感恩”。

不过赵佗并没有跟他生气。

毕竟跟一个智力低下的人计较,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赵佗能活这么多年,

自然是明白这一道理,并且愿意将之贯彻的。

他只是让人暗暗的盯住刘贤,让这群人不要做出过分的事。

有的时候,

坏人绞尽脑汁,

也不如蠢才灵机一动带来的伤害大。

对此,

何博只发表了一句客观评论,“这家伙脑子就是欠打了!”

随后他就鼓蹿起赵佗,“让南越太子跟他下棋吧!”

“为什么要这么做?”赵佗疑惑。

对此,

何博只回以高深莫测的表情,没有说话。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