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 大南洋的风(1 / 2)

加入书签

万历五年春四月,温暖的海风吹拂在南大洋海面上,两艘世子大帆船乘风破浪,向东航行。

一面面鼓涨的帆布挂满了三根桅杆,像层层白云叠在一起。船首劈开海浪,溅起白色的水花。

“广顺一号。”

“广顺二号。”

这里两艘六百吨级世子大帆船,武装商船。

这年头敢出远洋的都是武装帆船。

这两艘船隶属总部在广州的南海海运公司,专跑印度果阿港到广州的航线。

除了运货,也载人。

今天阳光明媚,海风清和,甲板上除了忙碌的水手,三三两两在散步的就是旅客们。

其中两位穿着华丽,举止优雅。其他旅客,尤其是大食、欧洲的旅客见到他俩,都会站到一边,弯腰点头行礼。

三十多岁的那位就是莱昂,葡萄牙海军军官,前驻满剌加副总督兼军事指挥官、果阿临时总督孔塞达阿威罗莱昂。

他现在是塞巴尼亚男爵。

对面五十多岁,头发胡子花白,穿着更加华丽的男子是葡萄牙马哈赞侯爵费尔那多卡塞尔达马塞洛。

两人奉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之名,携带国书,出使大明。

站在船首宽敞的甲板上,两人看着船上水手在忙碌着。

几名水手拿着水桶,从船舷打海水上来,蘸湿拖把搽拭着甲板。

十几名水手依次站在三根桅杆的横杠上,系绑着绳索,把受力的一面面帆布加固。

右边甲板上,三位水手靠着船舷。

其中两位水手操作着一个圆筒。

圆筒架在船舷上,下方有一根长长的绳子,上面均匀地绑着一个个圆环。

水手把它丢到海水里,任由飞快向后流动的海水把它拖走。圆筒不停地转动着,发出哗哗的声响。

“记录,航速十节。”

第三位水手一边记录一边回复,“记录完毕,航速八节!”

操作完毕,三人取下圆筒,转到船体中间部位,继续测量。

“莱昂,明国人的航海技术非常先进?”

“是的侯爵大人,比我们先进得多。他们有一套非常神奇的测量技术,能精准地测量出他们在地球的哪个位置。”

“上帝,这么神奇?”

“对,十分先进,先进得有些神秘和神奇。”

“我们能学到吗?”

“这些技术由船上的测量员掌握。在船上的地位仅次于船长。船长也会一些,他们很多人都做过测量员。

他们对自己的国家非常忠诚,而且他们还有严苛的法律。”

“法律?”

“《大明保密条例》和《大明航海条例》。

泄露测量技术,属于严重的泄密,以及严重违反航海守则。会被军事司理院或海事司理院判刑,最高可以判处死刑。而且他们的家属,父母、兄弟、儿女、侄儿都会受到牵连。”

马塞洛沉默了一会,“用如此严苛的法律保密,足见它的珍贵。”

他不再提测量技术,转而讨论起脚下这艘船,“这艘船真大,是我们帆船的两三倍。在果阿上船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侯爵大人,更让我们震撼的是,明国用这种船跑起了定期航线。”

马塞洛不明就里,“莱昂,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明国的海军和各商队,都拥有了足够多的这样船只,所以才会用来跑固定航线。”

马塞洛也是老航海人,被莱昂一点,马上明白了。

海军不用说了,装备的都是最新最大最好的船只。商队有钱,装备的船只也都是好船。

跑固定航线的船只,一般都是海军或商队淘汰下来的船只。

可这两艘船看上去都很新,不像是淘汰下来的。

这说明明国的造船能力十分发达,造这种船是家常便饭,数量多、价格便宜,所以才会被用在盈利一般的固定航线上。

莱昂继续说道:“我在果阿跟一些明国人、大食人、天竺人,还有留在这里做生意的葡萄牙人聊过。这两年,跑这边的吴淞船越来越少了。”

马塞洛静静地听着。

“吴淞船是明国传统船型,与世子帆船的结合,曾经拥有数千艘。这种船对于我们来说,包括西班牙人、印度人和奥斯曼人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船只。

可是对于大明来说,吴淞船只是一种过渡的船只。果阿的明国人说,现在明国跑远洋的绝大多数都是世子帆船,吴淞船用在跑沿海路线。”

马塞洛马上听到了关键点,“莱昂,也就意味着明国拥有上千艘的世子帆船?”

“恐怕还不止。”

“这艘船,我看外面的炮口,大概有二十四门炮。”

“明国人的火炮质量非常好,同样的重量,打出的炮弹比我们重,打得比我们远。这一点,我们在几次海战中深有体会。

而且他们还有一种撒旦的武器”

“火箭弹!”

“对的。”

“二十四门火炮,在我们葡萄牙,哪怕在西班牙,都是主力战舰了。但是在明国人这里,却只能跑固定航线。

莱昂,明国的海军主力舰,你亲眼见过,跟这艘船比?”

“比它大一倍。我此前偶尔听两位明国海军军官说过,他们主力舰叫乙级战列舰,拥有六十八到八十门火炮。”

“上帝啊!”马塞洛忍不住画了一个十字架。

“侯爵大人,乙在明国人文字里,是第二的意思,也就意味着还有更大,火炮更多的主力舰。”

马塞洛已经叫不出上帝之名,因为他内心深处,觉得上帝也罩不住了。

他看着莱昂,意味深长地说道:“莱昂,或许你是对的。

明国这么强大,葡萄牙不应该与其为敌。世界这么大,容得下明国和我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