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九章 双灾降世,我以阎王对阎王(1 / 2)

加入书签

清河性格打就强势,曹操又常年出征在外疏于管教。

她完全不清楚对荀彧这种级别的人物这样说话是失礼的。

好在荀彧性格温婉,并没有跟她计较,只是继续跟李翊聊了一些前线战事的问题。

“原来如此,这三权分立一策,的确能够很好地治理徐州……”

荀彧听完李翊的管理徐州之策,不吝赞赏。

“……哪里哪里,我大军前线耗粮无数,若无荀令君在后方掌管后勤。”

“我几十万大军只怕要被生生的饿杀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旁人只关注前线将领们的挥斥方遒,却丝毫不知道后方掌管后勤的重要性。

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因为后勤问题那退回川蜀。

刘邦建立大汉,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无悬念地被排在了第一位。

力压张良、韩信。

可见后勤是多么重要。

清河见两人聊得兴起,许是想插上话来,哼唧道:

“可不?荀先生这次为了筹备前线的粮食,可是费了好一番劲哩。”

哦?

听到这话,李翊倒颇感意外。

虽然前线士兵很多,每日消耗的粮草也极大。

但他们并没有出征多久,如今也已凯旋。

按理说凭借去年的丰收和外地置购过来的粮食,绝对够用了。

怎么会出现筹备粮食苦难的问题呢?

“去岁五谷丰登,怎的会筹备粮食困难?”

“令君可是遇上了什么麻烦?”

李翊本以为荀彧掌管后勤,唯一的麻烦就是管理,贪污,及时筹备等。

他万没想到还会遇上粮食不够的问题。

“……唉,子玉有所不知啊。”

荀彧苦笑着摇了摇头,“今年四月,天降大旱,我兖州已经整整四个月不见分毫甘露,滴雨未降啊……”

嘶……

李翊微微一惊,旋即点了点头。

自古以来,天降大旱就是古人最头疼的问题。

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那,我们是否可以像去年一样到外地去购置粮食呢?”

反正兖州还要不少中山靖王后人的陵寝,实在不行就接着去刨刘备祖坟呗。

古话说得好,薅羊毛要逮着一只羊薅。

“……唉,没有了没有了。”

荀彧挥了挥手,满脸无奈。

“不止我兖州一地,其他各州同样遭遇干旱,我大汉十三揍俱无甘霖降下。”

“许是这些年,战事频繁,杀业太重,老天降下惩罚来了……”

古人重视天命,面对手足无措的自然灾害时,只能归咎于老天惩罚。

李翊微一沉吟,好像《资治通鉴》上确实记载了初平四年大汉遭遇干旱这一事。

只是没想到为这么严重。

“如今庄稼不生,粮食无收,百姓苦不堪言。”

若是曹公再不早点儿结束徐州战事,那我军此战必败无疑。”

所以荀彧才会这么关心前线战事,因为他们大后方是真的快顶不住了。

好在终于结束并打赢了。

清河也跟着叹了口气,“照着今年这旱情,只怕七月的粮食是收不上来了……”

“连我们家也不吃米面,改吃肉咯。”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嘛!

因为庄稼不生,颗粒无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牛羊等牲畜也不好养活,所以像曹家这样的大户也只能把这些牲畜吃了。

“……唉,其实这还不算完。”

没想到遭遇大旱之后,荀彧又紧接着补了一句更猛的话。

“大旱尚未结束,蝗虫却又滋生,连仅存的一点儿粮食都不剩了。”

清河像捧哏一样在旁点头如捣:

“是呀是呀,子玉你是不知道,你们出征这段时间,来了好多蝗虫。”

“把兖州里的庄稼全咬坏了,咱们陈留这一隅已经算是好的了。”

李翊心道难怪回来这一路上,民有菜色,也不见百姓下田干活。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蝗灾本就与旱灾是并生的。

因为蝗虫特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干旱会使它们大量繁殖、生长。

所以旱灾到来之时,往往也伴随着蝗灾。

两相灾害之下,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唉。”

李翊虽然是个利己主义者,但听到这两项灾情之后,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民之所求,不过是衣可以蔽体,食可以果腹。

仅是这一点儿需求,却也难煞世人……

历史上的曹操是怎么渡过蝗灾、旱灾的?

让百姓们饿着呗。

等饿死的人差不多了,粮食就够吃了。

古人实在太难了……

“现在市面上的粮食已经卖到了一斛四百万钱……”

荀彧接着说道,“但我估计等到了七月,价格还会上涨,只怕七百万都不止……”

七百万!

饶是李翊这样巨鳄,听了都不禁张大嘴巴。

他们家族虽然世世代代都是奸商,但家族里有一条祖训,也是底线——

那就是绝不发国难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