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7章产权改革二(1 / 2)

加入书签

五十年代,革钢复工,那时的工人普遍住在铁西区的繁荣、共和地区,铁东区的八卦沟一带,以及历山区的太平地区,那时住的大部分都是职工自己搭建的平房。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是革钢发展的高速时期,全国各地支援革钢,同时革钢也开启了大规模招工,这些干部职工需要住房,革钢开始大兴土木,建设职工宿舍。

四个区几乎遍地开花。

铁西区的环钢路沿线,铁东区的胜利路沿线,中华路沿线,以及整个历山区都有革钢的家属区。

旧堡区主要是矿山的职工家属区。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后,原有的三城区已经没有太多的多余土地了,但是革钢每年都有新职工进入,住房问题依然严峻。

于是在八十年代初期,革钢花钱从市里买下了北沟地区,计划在那里建设十一个居民区,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了九个。

这些举措极大地缓解了革钢职工的住房压力,这也是革钢的优势所在。

为什么革钢的伙好找对象,就在于人家有福利分房政策。

革钢的民房各式各样,从高端到低端,一应俱全。

这里既有高级领导住的独栋楼,跃层住房,也有太平、铁西地区两家三家共用一个厨房的老式宿舍,面积则从二三百平到二三十平不等。琇書蛧

看完这些数据,林致远掩卷长思。

一个想法已经在他心里慢慢成形。

从九十年代开始,革安有了商品房,并且越来越多,林致远现在住的十二条就是。

但是到目前为止,革钢所有的民房都是公房,产权不归职工所有,按道理来讲,职工退休或者亡故后,这些公房是应该交还给原单位的,但是没有一家这么做,全部被家属子女占用了。

房产部门也没有力度去强制收回,因为那样做的话会激起大面积的社会矛盾。

这就导致了革钢的住房永远都不够用,老房子腾退不出来,新职工也需要住房,革钢就只能一年接一年的不断盖房子,占用了大量资金。

这也成了革钢背负的最重的包袱之一。

而神州的住房制度改革早在七十年代末就悄然开始了,1979年,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获批、19八0年,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成立、19八5年,第一笔住房按揭贷款发放、19八7年,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

或许革钢也应该踏出这一步了。

如果在革钢内部实行公房买断产权制度,现有的十八万户住房就能被盘活,可以释放天量资金,这样既能缓解革钢目前的资金压力,很多急切需要的项目都可以马上立项开工,又能继续建设新的住房,进一步缓解新职工的住房压力,同时也能满足一部分老职工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

不过林致远同时也清楚,让那些住了一辈子福利房的老工人掏出真金白银买断产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就是一个大坑,一步迈错,一招不慎,就是九天雷劫加地雷阵,职工的滔滔怒火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这件事必须慎重才行。

当天晚上,林致远想了很久,书房的灯一直亮到了深夜。

第二天上午,林致远去了大白楼,见到了靳华英。

“靳总,有点事情想跟你汇报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