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3章 两京尽收(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大怒:“李亨那个混账,他出得是什么馊主意?!”

“他许诺回纥劫掠长安,有没有想到这会带来什么后果?”李世民不满地说,“唐军收复长安不过是时间问题,他就那么等不及?”

长安百姓本来生活在叛军的控制之下,现在唐军王师来了,李亨不想着怎么安抚人心,反倒把贼引到自己家里,百姓以为王师来了,谁曾想是强盗来了。

纵使收复长安,百姓心中也会有怨气。

李治皱眉道:“他这是怎么想的?还好广平王不糊涂。”xiuъo

这要是任用长安被劫掠,等唐军再去攻洛阳时,洛阳城的百姓怕就不敢让唐军进门了,万一回纥也去抢他们怎么办?

即使为了自己的家财老,洛阳上下怕也会选择死守洛阳,因为在他们眼中,唐与回纥的联军怕是与强盗没什么两样。

李隆基哼道:“我这个孙子,比儿子强多了。”

他有一种预感,未来的自己肯定会很喜欢这个孙子,广平王也的确有几分大唐皇帝的气度。

刘彻说道:“这广平王很机灵嘛,既避免了人心丧失,也没有与回纥交恶。”

不过洛阳怕是要倒霉了,李豫不让回纥抢长安,等唐军攻下洛阳,就不好再拦着回纥了,否则唐军与回纥的矛盾算是种下了。

朱元璋说道:“长安幸免于难,洛阳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洛阳可是被洗劫一通,连府库里的钱财都被拿了,何况洛阳百姓?虽然这场劫掠最终停止了,但百姓受到的损失却不能弥补。

唐军在新店与十五万唐军交战,在唐军士兵与回纥士兵的夹击下,叛军再次迎来了惨败,丢弃陕州逃离,李豫与郭子仪留在陕州,而仆固怀恩则领兵追击叛军。叛将严庄来到洛阳,向安庆绪传达了叛军兵败的消息,安庆绪直接把洛阳扔下逃跑了,唐军得以顺利收复洛阳,但回纥士兵在洛阳的劫掠行为,让李豫认为是个祸患。回纥士兵在洛阳劫掠三天,苦的都是平头百姓,直到洛阳百姓献上一万匹罗锦,李豫本人也赠给回纥太子宝物,劫掠这才停止。李豫奉父亲李亨的命令,将投降于安禄山的三百多人全部释放。

长安百姓松了一口气,洛阳百姓却是人人自危。

有人抱怨道:“那什么肃宗皇帝,他不是我们的皇帝么?怎么还让夷狄来抢我们的东西?”

“我们日子过得好好的,就这么被抢了,哪有这样的……”

“哎呀你们瞎担心什么,当今圣上是什么人,莫不是忘了?”

“也是,陛下不会如此的……”

唐肃宗还没出生,但不妨碍他们为此感到害怕,只能庆幸自己生在贞观年间,皇帝英明神武,不会拿他们做交换。

李世民抱怨道:“李亨这个不孝子孙,净给我添乱!”

他得派人去安抚一下洛阳百姓,别让他们觉得,李唐皇帝都如李亨一般引狼入室。

李治心烦不已,他现在可就在洛阳呢,还得派人告诉百姓们,他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没做过的事,招致百姓的怨言,这明明是唐肃宗的锅,关他什么事?

李隆基说道:“广平王若不是我的孙儿,而是我的儿子,那就好了。”

虽然他不知道李豫的真实水平,但李豫这孩子的为人脾性,他很是喜欢,比那倒霉催的儿子顺眼多了。

安庆绪败逃河北,身边不过几千名士兵,叛军将领们见形势如此,心思也发生了动摇。安庆绪逃到范阳,来拜见的将领不过两三人,到卫州后,已经没有人搭理安庆绪了,等安庆绪来到汤阴,安庆绪身边的人已经逃了大半,剩下的就算暂时没有逃,人心也已经不在安庆绪身上了。对此,安庆绪丝毫不敢说什么,不说,至少还能维持着表面的平衡,说了才是真的完了。等安庆绪抵达相州,随从基本上都逃完了,此时安庆绪手中不过一千步兵,三百骑兵。恰好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滏阳驻兵,而安庆绪很不巧,来到了他的地盘。

李世民信心满满地说:“败军之将罢了,不足为虑。”

在他看来,李光弼面临的对手实在太简单了,安庆绪不过一千多人,想要击败他,这不是轻轻松松的事么?

叛军内部本就人心惶惶,只要李光弼击败安庆绪,想来人心就会溃散得更彻底一些。

唔,若是安庆绪选择拼死一战,李光弼应该能应付吧?

李隆基放心了,安庆绪已到了穷途末路,还能翻出什么风浪?

大势终归在李唐手中,区区安庆绪,跳梁丑而已,早晚会重蹈安禄山的覆辙。

等等,李光弼?他记得哪位大臣家就有个儿子叫李光弼,仿佛是蓟国公家?

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惊喜地望向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光弼,欣慰地说:“好子,没让阿父失望啊!”

他李家的子孙,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安庆绪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