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1章 黄袍加身(1 / 2)

加入书签

显德四年,赵匡胤继续跟随柴荣征战,攻取寿州,被拜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又向濠州和泗州进军。南唐军队驻扎在十八里滩,赵匡胤直接率部下骑马过河大败南唐军队,缴获了不少战舰,利用战舰攻下泗州。赵匡胤又在山阳擒获南唐将领陈承昭,次年又攻克楚州,赵匡胤趁势追击,接连大破南唐军队。南唐迫不得已,只能割地求和,并去掉帝号,南唐皇帝只能称江南国主。

李世民被膈应得够呛,真心希望这南唐皇帝不是他的子孙。

否则他堂堂天可汗,后人却被逼到这样狼狈的地步,让他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真是丢尽了大唐的脸面。

李治嫌弃不已,南唐竟找不出一个有实力的将领?

什么江南国主,真是可笑,还不如南唐呢!

赵匡胤骄傲地说:“李璟和李煜这对父子俩不过是一路货色罢了!”

李煜搞政治不太行,听说诗词写得倒是不错。

赵德昭压力山大,他可不想后人提起是说他不像父亲!

朱元璋啧啧道:“赵匡胤勇武,但是可惜了。”

你再能打,宋朝也没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还得靠他们老朱家!

赵匡胤骁勇,柴荣也不逊色,显德六年,柴荣北伐辽朝,只用四十二天便接连攻下三关三州,马上就要对幽州进军,但就在这个时候,柴荣突然得病,只能返回都城开封,不久驾崩,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驾崩。这也是历史的一大遗憾,如果柴荣没有在这个时候患病,说不定有朝一日真的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他的突然去世,让一切划上了句号。

赵匡胤目光微动,对于柴荣的死,他当然是庆幸的。

可知道宋朝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后,这点庆幸不由掺杂了其他东西。

他以为燕云十六州是可以收回来的,他或者赵家子孙一定能做到,可不仅没收回来,宋朝的名声还变得这么一言难尽。

他心有所感,难不成自己出了意外,就像柴荣那样,以至于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而继任的皇帝也不争气,所以才……

他目光落在了赵德昭身上,赵德昭不争气,难道他的儿子也不争气?他的孙子也不争气?

不能吧?他们赵家好歹也是武将出身呢!琇書

赵德昭顶着父亲深沉的目光,有苦说不出。

李世民大失所望:“要是他能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天下也该让他坐,偏偏……”

偏偏,柴荣突发疾病,很快就去世了。

他长吁短叹,燕云十六州并不只是一家之事啊!失了这道最重要的屏障,宋朝如何抵御异族南下?

刘彻“啧”了一声,他最看不得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戏码,容易想起去病的事。

从古至今,像柴宗训这样的皇帝都是很危险的,尤其是五代十国的皇帝,这个时期从来都是谁有兵谁有理的。柴宗训即使做了皇帝,这皇位也并不稳当。次年元旦,传闻契丹和北汉就要南下,宰相范质等人慌了神,派赵匡胤率禁军北上,历史上著名的一幕发生了,也因此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成语——黄袍加身。

李世民叹道:“这便是皇帝早逝,而少主年幼的坏处了。”

若是太平盛世也就罢了,可偏偏是这个时候,幼主哪能在手握兵权的悍将手下讨得好?

如诸葛亮那样的人,千百年也是寥寥无几。

刘邦摇头道:“哪能人人都是霍光、诸葛亮?”

最多的还是王莽和董卓啊!

刘彻不怀好意地说:“这所谓北汉和契丹南下的传闻,不会是赵匡胤放出来的吧?”

卫青:“……”

除了赵匡胤,还有谁有这个动机?当然也不排除他们就是冲着皇帝来的。

有本事的皇帝没了,这皇帝不就是个软柿子?

刘彻笑道:“这赵匡胤打仗在行,耍阴谋诡计也有一套。”

他不信巧合,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皇帝登基了,就有外敌来犯,赵匡胤就恰巧脱了身?

赵匡胤笑吟吟地,为何不能是对方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打仗这种事,想来是变化无常的。

嬴政不屑地说:“一群蠢货,这样的人也能做宰相?”

不求宰相能领兵打仗,通晓军事,起码不能让人耍得团团转吧?

赵匡胤率兵离开开封,这一走无异于放虎归山,他晚上在陈桥驿歇息,距离开封只有二十公里。按理说此行是为了抵御北汉和契丹,可敌人还没见着,军中突然出现了一些流言,大意为皇帝年幼,不如拥立赵匡胤为帝,再去北征,也好过为国效力却得不到封赏。这话是赵匡胤的亲信所说,如果说跟赵匡胤没有关系,鬼都不信。

刘彻哼笑:“果然如此,这赵匡胤岂是良善之辈?”

如果换做他是赵匡胤……当然是踹掉柴宗训自己单干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