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联合绿林(1 / 2)
新朝天凤年间,天下大乱,许多支农民军揭竿而起,刘縯和南阳子弟也想要图谋大业,刘秀为人稳重谨慎,见时机正好,决定加入起义大业。刘縯打出“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在舂陵起义,刘秀也赶来会师。
刘秀兄弟起兵,同族亲戚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刘縯起兵时,刘家人大惊失色,觉得这人果然不安分,又要给自家招祸,吓得要逃跑,结果看见刘秀也参与了,刘家人寻思,刘秀这样的谨慎的人都参与了,估计没问题,这才安心追随。
刘恒失笑:“看来刘秀的稳重形象深入人心啊!”
刘邦大声叫好,神情之激动仿佛正身临战场。
“这才是我认定的继承人啊,岂是王莽那个假冒的货色可以相比的!”
吕雉见他唾沫横飞,嫌弃地往旁边靠了靠。
刘询现在的心情就是爽,很爽,既能看到王莽那王八蛋遭报应,又能看到刘家子孙重振江山,真是爽死了。
刘彻说道:“要不是刘秀,我大汉就彻底亡了!”
他知道刘氏子弟众多,没了刘秀,自然还有人出现,但比起现成的光武帝,其他刘氏子弟就多了许多不确定。
万一他们都不如刘秀,没能称帝恢复大汉江山呢?
朱元璋看得惆怅不已,他分封儿子为藩王、世袭罔替时,想的是大家都姓朱,藩王们可以镇守大明江山,他的子孙可以永世享受荣华富贵。
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藩王只是蛀虫,目前看来只有燕王能抗事儿,周王和宁王也各有长处。
其他藩王不能说废物,但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养他们跟养猪一样。
反观汉朝,武帝实行推恩令分化诸侯王,昔日皇帝的儿子,一国诸侯王,后代可能也只是地里的农民。
可偏偏有什么事,刘家子弟就能冒出来。
刘秀兄弟的起义军叫舂陵军,刚起兵时的状况并不乐观,一是缺少兵力,二是将领不足,三便是硬件的问题了,他们并没有好的兵器和坐骑,就算是刘秀这个打头的,一开始连匹马都没有,刘秀只能骑牛,后来击败新野尉才有了一匹真正的战马。很快刘秀又击败湖阳尉,将棘阳收入囊中,好景不长,刘秀在遭遇新朝军队后溃败,只能骑着马遁逃,他的姐姐刘元怕连累刘秀,拒绝刘秀去救她,最后与三个女儿都被新朝军队杀死。
刘启看得心疼不已,他已经把刘秀当成了他的亲孙子,见到大孙子如此艰辛的创业历程,他连连叹息。
刘彻恨不能把兵马给刘秀隔空送过去,刘秀没有兵马,没有将领,他有啊!他有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看着自家陛下全无帝王仪态,嗷嗷大叫,脸色涨得通红,不由沉默了。
陛下,您天子的威仪去哪儿了?
他与姐姐卫子夫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里看到了无奈。
算了,难得陛下高兴,我和姐姐也高兴。
霍去病莫名感到后背一凉。
刘秀吃了一次败仗,本来要支援他们的新市、平林都迟疑起来,刘秀和兄长便亲自去见下江兵的头领王常,说服他与刘秀兄弟并肩作战,不仅如此,新市、平林、下江都与舂陵兵联合在了一起。这三支起义军都属于绿林军,刘秀与他们联手,实力大增,次年在沘水、淯阳等地大败新军,害死刘秀姐姐的那支军队也被刘秀所击败。
刘邦赞同地说:“自身实力不足,与他人联手也是一个好办法,总比自己硬抗好,但需要注意一下内部的关系,权力倾轧是在所难免的。”
这孩子居然能说服其他军队的头领,不错。
刘彻拍案而起:“干得好!我就知道,只要有兵,我刘氏子孙什么做不到?!”
刘据吓得嗷嗷大哭,但刘彻已经把珍爱的儿子抛到脑后了。
绿林军表面上看是铁板一块,实际内部暗潮汹涌,绿林军虽然都是农民,但他们受刘家正统的影响还是很深的,他们拥立宗室刘玄为更始帝,这人也是长沙定王的后人,与刘秀兄弟同出一族,只不过在起义时,刘玄投奔了绿林军中的平林兵,他虽然与刘秀有着亲戚关系,但严格来讲并不是同一个阵营的,绿林军拥立刘玄,而不立刘秀的哥哥,就已经能看出绿林军内部对于刘秀兄弟们的排斥。
刘邦叹道:“果然如此,不出我所料啊。”
绿林军到底还是没彻底把刘秀当成自己人啊,肯定又有一番纷争!
刘恒轻笑:“即使做了皇帝,难道就能高枕无忧不成?”
他对刘秀很有信心,就是不知他的哥哥成色如何,既然刘秀是汉光武帝,那就说明他哥哥没有成为皇帝,即使当上了,也出于什么原因传位给了刘秀。
刘彻看得烦躁:“这些人有完没完了,大敌在前,还有心思搞这些!”
绿林军心怀刘氏正统,他是很欣慰,但如果这些人能更团结一点就更好了。
刘玄虽然也是景帝后人,但在他眼里完全无法与货真价实的光武帝相比。
刘玄登基为帝,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这让刘縯和南阳宗室们对此不满,但对方势大,外部又有强敌环伺,只能忍耐下去。更始帝一登基,打的又是汉朝旗号,王莽派王寻和王邑率兵四十二万兵力围剿新生的更始帝政权,此时的刘秀手里九千人,打四十二万人,除非刘秀开挂,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但谁也没想到,刘秀他真的会开挂。
嬴政又认识了一个没听过的词:“开挂?”
根据天幕说的话理解,大概是说刘秀做出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举动,这个举动能让刘秀以九千人大败四十二万大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