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权独揽(1 / 2)
李世民叹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谁能想到一派贤臣模样的王莽,心中却有如此大的野望呢?
刘洵脸色铁青,看着自家皇位一步步落入他手的感觉可真糟糕,尤其王家还是他亲自扶持起来的!
刘氏皇族不缺人,王莽有许多年纪较长的人选可供选择,为什么要立一个年幼的,随时有夭折风险还不能亲征的皇帝呢?答案就是王莽想要继续掌控权力,这与他谦恭朴素的贤臣形象大相径庭,或者说那从来就不是他的真面目。王莽也实在是个能人,那么多年的伪装、造势,就是为了今天,为了一个目标——他不满足于做权臣,他想做皇帝。
刘彻忍不住了,猛地踹翻了桌案,卫子夫一惊,怀里的刘据当即吓哭了。
他也顾不上儿子在哭,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无力。
王莽所处的时代,与他相隔了数十年,那时他早已埋入茂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莽谋夺大汉的江山,什么都做不了。
景帝深吸一口气,他突然想摸摸棋盘了。
刘询脸色难看,从现在开始,他绝不会再给王家多余的封赏了——要不是看在他生母王翁须的面子上,他甚至想弄死王家人!
他本想着霍家势大,他想要提拔自己的母族来对抗霍家,但现在没有必要了,他已经不敢相信王家了。xiu
王莽渐渐不再掩藏自己的野心,他在朝中排除异己,凡是与他不合的,王莽都要找理由将其罢黜,而顺从讨好他的人,王莽都会予以提拔。王莽在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党羽,逼迫有名望的大儒孔光为自己造势。虽然王莽野心勃勃,但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管理,他从不会主动说想要什么,只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但当他有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亲信示意,这些亲信们自然会上奏,此时王莽便会反复推辞,因此迷惑了太后和百姓。
刘邦骂骂咧咧:“乃公的江山,都要落到这乱臣贼子手里了!”
他快气死了,他和功臣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全都要送给别人了!
刘恒脸色是前所未有的铁青,和王家比起来,在他死后搞事的窦皇后都顺眼了许多,起码窦氏只是的搞事,没想着作大死。
景帝长吁短叹:“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
王家得到了皇帝的信任,爵位、官职、财富一样不缺,可当他们的权势到达顶峰时,就会想要皇帝的宝座,而刘氏子孙又没有个争气的。
刘询气得团团转,他如今真是要把肠子都悔青了,他何苦对外戚这么好,以至于让外戚反过来咬他一口!
王莽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确实很唬人,大臣们认为王莽有定策安宗庙的功绩,可以与霍光相比,应该给王莽和霍光一样的封赏,王莽说孔光、王舜、甄丰、甄邯这四个人也有功劳,应该封赏他们,再三推辞后受封安汉公,与孔光、王舜、甄丰升任四辅,看上去挺仗义的,加官进爵还不忘同僚,但这三个人其实都是他的亲信,等于是封赏王莽了,此后四人大权独揽。
霍光:我和你不一样,不要牵扯我!
年纪不大却已懂事的霍光表示拒绝。
霍去病气得磨牙,王莽怎么比得上他弟弟!
刘询大怒:“什么东西,也敢和大将军相提并论?!”
霍光功如萧相国,与大汉有着匡扶之功,到死也没想着篡位试试,刘询虽然讨厌霍家,但对霍光还是秉持着欣赏和尊敬的态度。
而这个王莽,只能让他感觉到无比的痛恨!这是他亲手酿造的苦果。
刘彻怒道:“如此一来,岂不是无人能遏制王莽?!”
朝中诸侯王公、朝廷百官,难道就没有一个能看穿王莽的真面目?!
李世民说道:“王莽这个人……”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王莽建议封赏诸侯功臣和朝廷官员,对平民百姓施以恩惠,还建议太后生活简朴,自己出钱出地救助百姓。发水灾的时候,王莽只吃素,蝗灾的时候百姓无家可归,王莽带动官员拿土地房子给灾民住,还对灾民加以抚恤,灾民没地方住,就建房子安置灾民,连皇家别苑都撤了,大司徒司直陈崇上表说他可与圣人相比。不管王莽是为了造势还是什么,只要百姓拿到好处,也没什么可以谴责的。
李世民耸肩:“这话有道理,一个人若能利国利民,哪怕他装一辈子,假的也就是真的了。”
刘邦怒道:“说到底还是子孙不争气,刘询好是好,重用外戚却是一大祸患,可他之后也有几代皇帝,居然一个能撑场面的也没有。”
若有圣明之君,哪里轮得着王莽
刘恒别开目光,似乎已经不忍看下去。
大汉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刘彻心想,这不会是他晚年昏庸的报应吧?
王莽没有停止夺取权力,他将平帝的母族卫氏打发到中山国,防止他们夺权,王莽的长子王宇觉得这么干不好,皇帝总是要长大的,现在把他的母族赶走,皇帝肯定会怨恨,王莽不听,王宇想通过制造异象来劝说王莽,还没做就暴露了,王莽把亲生儿子下狱毒杀,卫家也被诛杀,王莽趁机逼杀了许多政敌,宣帝之女敬武公主等人也被牵连诛杀,此事引起了很大震动。他还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平帝皇后。
刘询木然,之前那个王莽的儿子死了,现在王莽又杀掉一个儿子。
如此狠绝的心性,还有谁能和他抗衡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