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御驾亲征(1 / 2)
朱元璋喃喃地说:“日本侵华?!”
洪武元年,他建立大明,遣使昭告周边的番邦国家,告知他们如今已是改朝换代,大明是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命他们俯首称臣,许多国家都乖乖来朝见纳贡。当时日本有不少倭寇骚扰大明,朱元璋一是希望他们朝贡,而是责令日本管管那些倭寇。
没想到,日本虽,胆子却不,不仅没来朝贡,还砍了使者的脑袋,这令朱元璋大为火光——你一个弹丸国,让你来朝贡是给你面子,你居然还敢杀害使者?真是不将大明放在眼里!次年,他再度修书一封,扬言要出兵扫平日本,谁知那日本人不知是吃坏了什么东西,居然敢说什么“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邦之羞”。
朱元璋当时就气坏了,真的想要出兵教训一下日本,经过大臣劝谏,这才歇了征服日本的心思。毕竟当年忽必烈横扫中原,却接连在日本折戟沉沙,大风使得元军倾覆,而大明本就刚刚建国,边境不稳,此时征讨日本,耗费国力不说,也未必能有什么结果。
不曾想日本狼子野心,忤逆不敬不说,竟还敢侵略华夏,《永乐大典》为了避祸都要匆匆运走,简直欺人太甚!
他有心派兵横扫日本,一吐胸中郁气,可日本远隔海外,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数目,还有那诡异的大风。可要这么算了,他又咽不下这口气。
嬴政勃然作色:“日本,不就是那个传闻中徐福建立的国家?!”
皇帝震怒,群臣一声也不敢言语,也无人能解答皇帝的疑问。
李世民的脸色也极为难看。
日本这个国家,简直是闻所未闻。可就是这样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居然也爬到华夏头顶上拉屎。
刘彻眉头紧蹙,面笼阴云:“若叫朕知道这日本究竟是哪个国家,必定要派兵扫平!”
大秦始皇帝:这日本是哪个国家?
征北大将军:日本,就是倭国,始皇帝那个时候似乎还没有倭国。似乎是东汉时,倭国才有人去朝见,到了唐朝,倒有不少倭国来的遣唐使。
朱棣也是气得头脑发昏,日本就那么大点地方,居然还反过来把他们给侵略了,倭寇已经够烦人了,没想到这么不消停!
李世民见状大怒:“原来是倭国?!朕看他们还挺谦逊,没想到居然是表里不一!”
那帮子倭国人,来朝见大唐的时候明明很是乖顺,有朝一日竟还翻脸不认人了?!
他怒气冲冲地吩咐下去:“以后凡是倭国来使,一律不予接待,朕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处理……”
李治扔下笔,神情不悦:“弹丸之国,不通礼义,大唐待日本仁至义尽,日本却是忘恩负义!”
朱棣发展经济、恢复民生的同时,在对外战争上也是毫不懈怠。建文元年,安南国相黎季犛杀安南王,自称太上皇,立自己的儿子为王,靖难之役后向朱棣谎称陈氏后嗣断绝,自己以陈氏外甥的身份被推举为国王,明朝误以为安南王族陈氏的后嗣已经断绝,册封这位国相为王。不久,在新王诛杀异己中保全的陈朝大臣逃到明朝,请求明朝出兵,一个叫陈天平的人自称陈朝宗室,请求明朝帮助他恢复陈朝。
永乐四年,黎季犛(改姓胡)假装请陈天平回国即位,暗地里埋伏兵马,击败了护送陈天平的明军,经过一番审问,得知此人曾是陈朝家奴,黎季犛下令将此人凌迟处死。朱棣闻讯震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八十万(号称八十万)征讨安南。永乐五年,明朝吞并安南,灭亡胡朝。胡季犛父子被俘,自此安南便成为明朝的领土。可惜宣宗时安南独立,但仍向明朝朝贡。
朱棣大怒,现在还不是永乐元年,安南国王的信还没有送来,现下得知这是一场骗局,不由十分不满。
从前的安南王对大明俯首称臣,大明自然拿安南当弟,如今弟受了委屈,大哥岂有不管之理?朱棣立即命人探查安南的消息,看安南局势究竟如何,他好考虑该如何部署。
宣宗时安南独立,又让朱棣眉毛一跳,阴森森地看向朱高炽:“你怎么教得孩子?!”
朱高炽:“……”
爹,万一是这子自己不行呢?
朱元璋对朱棣的表现颇为满意,大明是上国,自然要拿出该有的气魄来,安南国相篡逆,自然不能轻易饶恕,他命人传信安南,令其搜捕这位乱臣贼子。
那个宣宗,他记得是燕王的孙子,这孩子,老四是怎么教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元朝仍有残余势力,史称北元。北元内部矛盾重重,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互相敌视,朱棣登基后封瓦剌部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在鞑靼部首领本雅失里称汗时,也多次遣使通好,尽量不发生摩擦。永乐七年,明成祖派使者郭骥出使鞑靼,结果被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所杀,朱棣决定亲自率军征讨鞑靼。永乐八年二月,明成祖调集五十万大军,击败可汗本雅失里后,挥师向东攻击阿鲁台,明军杀敌无数,阿鲁台仓皇逃遁。此后鞑靼部臣服于明朝,并向朝廷进贡马匹。
瓦刺部趁明军征讨鞑靼部时发展壮大,永乐十一年,瓦刺进驻胪朐河,窥探中原之心昭然若揭。永乐十二年,朱棣再次率军亲征,亲率明军冲入敌阵,瓦刺败逃,遣使谢罪,此后多年不敢犯边。永乐十九年,鞑靼日益强盛,时常骚扰并劫掠明朝边境,甚至鞑靼明朝北方的重镇兴和所(元中都),杀死了明军将领王祥,朱棣决定再次亲征,阿鲁台得到消息,慌忙逃离,朱棣得知阿鲁台已经逃走,下令班师回朝。回师途中,明军击败兀良哈部,得胜回京。
朱元璋喝道:“好!”
他早知燕王于行军打仗一途颇有才能,靖难之役便是一个很好的体验,而朱棣痛击蒙古的行为,让朱元璋在警惕之余多了几分欣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