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章 迁都北京(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

他震惊地看着燕王:“洪武三十五年?我是诈尸了传位给你的吗?!”

燕王:“……”

这我也很震惊啊,以后的我究竟是怎么编造出这样离谱的东西的?难不成人年纪上来了,脸皮也会变得更厚?

他结结巴巴地想要解释什么,朱元璋笑得非常狰狞,刚刚的棍子已经被朱标叫人偷偷拿走了,他只好左右看看有没有趁手的工具,看样子很想再给燕王来几下。

徐达看着凄惨的女婿,再看面露心疼的女儿,第一次后悔把女儿嫁给燕王。

本以为女儿和燕王是门当户对,青梅竹马,谁知道燕王整了这出啊!皇帝不会怒上心头,把他女儿也给料理了吧?

不过说实话,燕王对女儿还是很不错的……

朱标笑叹:“四弟太执着于名分了,百般涂抹,反倒显得虚假。”

朱棣尴尬至极,天幕说他夺了侄子的皇位,他没什么好说的,反正也瞒不住,但说这个就不一样,被这么多人看着造谣,他也是会不好意思的。

由于得位不正的心虚,使得朱棣拼命修饰自己在当时看来并不光彩的篡位事实,但他无法改变一些事实,那就是大明确实经历了朱允炆统治的四年,他也是从侄子手中夺得了皇位,毕竟这些是修改史书也不能掩盖的东西,也不需要掩盖。李世民逼迫父亲退位,并不影响他是圣主明君;刘邦逃亡的时候把儿女踹下车,也无法抹去他的功绩;刘彻逼死太子,人们也大多把目光放在他开疆拓土的功绩上。我们评价不看他对兄弟侄子怎么样,而要看他究竟做了什么。

刘邦笑嘻嘻地说:“事出突然,我也是出于大局上的考虑……”

吕雉冷笑:“是啊,亲生的儿女,怎么比得上你自己的命重要呢?你也真是不讲究,说踹就踹,一点也没考虑过盈儿和鲁元会怎么样。”

刘邦装作没有听见,戚夫人挨了训斥,没再作妖,但眼神仍是滴溜溜地转,显然没憋什么好主意。

李世民无辜一笑,九泉之下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表示,我们的命一点也不重要是吗?

朱棣长叹:“我何尝不知这个道理!”

可篡位就是篡位,他总不能让朱元璋真的活过来传位给他,只能竭尽全力掩饰,虽然掩饰得并不是很成功。

朱棣登基后,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决定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平,永乐十八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将明朝都城迁到北京。此后,北京取代南京成为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南京则成为留都,仍设六部等机构。此后明仁宗虽然想过要还都南京,但一直没能实施,此后直到明朝灭亡,首都也一直都是北京。很多人觉得迁都就是把都城迁移一下的事,但朱棣耗费物力、人力、财力自然不是为了去北京旅个游。

朱元璋讶然:“迁都北平?”

南京富庶,经济发达,自大明建立后就一直是都城,他也考虑过迁都的事,只不过事务繁忙,一直没能呈现一个完整的计划。但即便是迁都,他也从没考虑过迁都到北平。

他紧皱眉头,对燕王说道:“你有没有想过,都城直面前线,这有多么的危险?”

燕王满脸懵逼,朱元璋看这儿子一脸无辜,顿时失去了问的兴趣。

李世民诧异地说:“自古都城多在长安、洛阳等地,这人居然要迁到平洲去?”

北平最早出现在战国时燕国的右北平郡,西晋改称北平郡,唐朝时改为平洲。

刘彻默默估摸了一下北平的位置,对朱棣迁都的理由也很是好奇,那地方可不富庶,位置也很远。

嬴政心念一动,他能感觉到,朱棣迁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北京不仅是燕王府所在之地,它离前线很近,明朝可以有效管理和调动军队来抵御侵略,它在军事指挥上的优势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所无法比拟的。南京离边境太远,对边境的控制无法做到得心应手,交给大将,皇帝是肯定不放心的,毕竟唐朝的例子就在那里摆着。但不交给大将,或者说通过牵制将领来控制边境,宋朝已经亲身给我们演示过了。朱元璋设置九大塞王,就是为了拱卫大明的江山。但藩王也不是全然靠得住的。比起依靠不靠谱的藩王和更不靠谱的将领,还有比皇帝亲自守国门更让人放心的吗?

李世民:??什么叫唐朝的例子在那里摆着?朕手下的将领都很懂事啊!

赵匡胤:??还有我大宋的事情?这是在说我大宋过于辖制武将吗?难道是后来出了什么问题?

朱元璋恍然:“不放心异姓的将领,又不放心同姓的藩王,所以干脆朝廷迁到北平,自己来守边?”

他挠挠头,说道:“这确实是个将边境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办法,但你能打,你的子孙也能打吗?”

燕王:“……”这叫我怎么回答呢?

他可还记得那位被外族俘虏的不肖子孙朱祁镇呢。

在遭遇侵略时,紫禁城和皇帝陵寝俱在前线,而天子亲自戍守国门,带给朝廷上下更坚定的决心。土木堡之变时,皇帝御驾亲征却被俘虏,徐有贞建议南迁,于谦就说提议南迁的人应该斩首,宋朝是南迁了,但它一辈子也没回去啊!于是朝廷积极组织了北京保卫战,牢牢守住了京城,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南迁,就可能会造成宋朝当日的局面。除去军事,迁都北京也使得北方的生产和人口得到迅速恢复,北京作为京师,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北京自身无法满足消耗,就依赖大运河从南往北运输,因此漕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带动了运河沿岸地区的繁荣,也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