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举国搬迁(1 / 2)

加入书签

天才本站地址:[笔趣阁说]

最快更新!!

ss=&ot;dail&ot;

土地贫瘠,不适合种粮食,对于大夏这样的农耕文明来说,是致命缺点。

ss=&ot;dail&ot;

铁黎可汗却笑了起来:“我们蛮族是游牧,只放牧渔猎,本来就不种粮食。”

ss=&ot;dail&ot;

秦昊笑道:“那没缺点了。而且,大洋洲的矿产丰富,不仅有铁矿煤矿,还有许多未知的矿产资源。”

ss=&ot;dail&ot;

“如果蛮族真的迁徙到大洋洲,后世子孙光是卖资源,都富得流油。”

ss=&ot;dail&ot;

所有蛮族人无比激动,兴奋的手舞足蹈。

ss=&ot;dail&ot;

“天赐之地!”

ss=&ot;dail&ot;

“大洋洲比漠北草原这苦寒之地,安逸一万倍!”

ss=&ot;dail&ot;

“听皇上这么说,大洋洲太适合我们蛮族了”

ss=&ot;dail&ot;

铁黎可汗叹息一声:“可是,就算大洋洲再好,距离漠北何止万里,中间还隔着大片的海洋。”

ss=&ot;dail&ot;

“我们蛮族没有船。怎么去大洋洲?”

ss=&ot;dail&ot;

这句话像是当头一盆凉水,让众人都是清醒了过来。

首发址httag

ss=&ot;dail&ot;

蛮族人一个个哭丧着脸。

ss=&ot;dail&ot;

是啊!

ss=&ot;dail&ot;

蛮族没船,也没港口。

ss=&ot;dail&ot;

大洋洲再好,他们也过不去啊!

ss=&ot;dail&ot;

总不可能游泳游过去吧?

ss=&ot;dail&ot;

秦昊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只要可汗愿意率领蛮族人,迁徙到大洋洲。将漠北草原让给大夏。”

ss=&ot;dail&ot;

“朕可以答应你们,用大夏龙船,远涉重洋,把你们送到大洋洲。”

ss=&ot;dail&ot;

听到这话,一众蛮族人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热泪盈眶,下跪行礼:

ss=&ot;dail&ot;

“多谢天可汗!”

ss=&ot;dail&ot;

“天可汗,您真是蛮族的大恩人!”

ss=&ot;dail&ot;

“我们一定会为您建立生祠,祭祀您”

ss=&ot;dail&ot;

铁黎可汗兴奋之余,眉头紧皱,不解道:“皇上,大洋洲这么好,距离大夏也不算远。”

ss=&ot;dail&ot;

“等大夏以后光复了安南,距离大洋洲更近。”

ss=&ot;dail&ot;

“如此的宝地,您难道就不心动?”

ss=&ot;dail&ot;

“您为什么会这么大方,把这天赐之地送给蛮族?”

ss=&ot;dail&ot;

不是铁黎可汗信不过秦昊。

ss=&ot;dail&ot;

而是,大洋洲听起来实在是太美好,太适合蛮族了,除了远一点之外,没有任何缺点,简直是天堂。

ss=&ot;dail&ot;

秦昊为什么会把大洋洲这么好的地方让给自己?

ss=&ot;dail&ot;

这实在是太难理解了。

ss=&ot;dail&ot;

秦昊笑了笑,解释道:“原有有三。”

ss=&ot;dail&ot;

“其一,朕刚才说过,大洋洲什么都好,就是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地。”

ss=&ot;dail&ot;

“你们漠北蛮族是游牧民族,放牧为生,不在乎。”

ss=&ot;dail&ot;

“可是我们大夏,却是农耕啊”

ss=&ot;dail&ot;

“一块不能种地的土地,要来有什么用?”

ss=&ot;dail&ot;

铁黎可汗辩驳道:“不能种地,可以用来养马啊!难道大夏不缺马匹吗?”

ss=&ot;dail&ot;

也难怪铁黎可汗对养马地如此看重。

ss=&ot;dail&ot;

马在这个时代,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ss=&ot;dail&ot;

战马的地位,比后世的石油只高不低。

ss=&ot;dail&ot;

铁黎可汗实在无法相信,大夏会放着一块白送的养马地不要。

ss=&ot;dail&ot;

秦昊笑了笑,道:“蛮族让出漠北草原,大夏就有了足够的养马地,何必再跑到海外?”

ss=&ot;dail&ot;

“更何况,以后的时代,马不会那么重要。”

ss=&ot;dail&ot;

“有一种东西,可以完美的替代战马。”

ss=&ot;dail&ot;

秦昊所说的东西,正是蒸汽机。

ss=&ot;dail&ot;

蒸汽机发明出来之后,火车、坦克就会应运而生。

ss=&ot;dail&ot;

不久之后,战马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ss=&ot;dail&ot;

不过。

ss=&ot;dail&ot;

秦昊并未细说。

ss=&ot;dail&o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