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71 每户收两人(1 / 2)

加入书签

宋南絮将家里盛水的水缸腾了出来,这缸比带回来的那只缸小上一圈,刚好可以做个隔层。

将冰块凿成巴掌大小填在两个缸的缝隙里,又将破棉被将最外边的水缸围了一圈,最后寻了块木板用棉花和布塞紧做成盖子,一个简易的保温冰箱就算成了。

将两壶羊奶煮沸后用大碗晾凉,放进冰缸里静置。

“南姐儿!”

宋南絮忙完从赵玉屋里出来,就听院门口有人喊自己。

走近一看,才发现院子门口围了一圈人,高个点的男人全攀着院门缝冲自己招手,其余人见她来了,都扬着笑打招呼。

宋南絮有些惊讶,连忙开了门,笑道:“各位叔叔大伯,今天怎么都到我这来了?”

“嗐,也没事,这下午不是没事,上你家坐坐。”

说话的汉子,是村东的严二,平日喜欢出头,也算是个热心肠的人。

“坐坐?”

宋南絮不可置信。

今儿外头日头正好,是家里的柴打够了,还是田里的杂草是锄没了?

“真是坐坐。”

严二见宋南絮忙着搬凳子,连忙跟在她身后帮忙,笑道:“别忙活,这石阶能坐,不成就去柴垛里扯两根木头就是。”

“是是,别管了,我们自己来。”

大伙应着,自发的从柴垛里抽出几根没辟的木头依次分发,依次垫在身下团团坐了下来。

午后的太阳光圈耀的人眼都睁不开,看着乌攒攒的人头,宋南絮不由抹汗,“大家还是去廊下坐吧,院里怪晒的。“

“不用,不用,都是皮糙肉厚的大老爷们,没事儿!你要忙你就先忙,不用管我们!”

严二咧嘴笑了声,侧头和其他男人闲聊起来。

宋南絮站了一会,也搞不明白这是唱的哪一出,毕竟来者是客,便想着回灶房准备给几人送点茶水。

“他们还真都来这了!”

身后冷不丁响起个女声,宋南絮手一抖,茶水都撒了,“你吓死我了,怎么没个声。”

宋梅不知什么时候进了厨房。

“就怪宋宝财那张嘴,和村里小孩玩的时候说漏嘴,说你手里的土都要交给我爹管,这不,上午在我家待了一上午了,我爹被缠的没办法,才让他们过来找你的。”

宋梅觑着外头一群人,掩上灶房门小声道。ъine

“没事,省的我去找他们。”宋南絮笑了笑,听宋梅这么一说,就知道大伙为啥顶着烈日都要在自己院子里“坐坐”了。

“你瞧~”

“什么?”宋梅不知道她在笑什么。

宋南絮哭笑不得,朝着窗外抬了抬下巴。

刚刚还大喇喇坐在院中间的人,也顶不住烈日,一个个往屋檐下挪。

就严二面上挂不住,晒的满头汗也不挪,还拉着自己兄弟不让走。

宋南絮拎着茶壶走到廊下,无奈道:“严二叔,还坐廊下来吧!”

严二见她开口了,憨笑一声,“这日头还真是有点毒。”

给众人倒完茶,宋南絮笑道:“各位,我也知道你们今天为什么来的,现在端阳也过了,我家那一片地也该动工了。”

此话一出,十来个汉子面露欣喜。

“南姐儿,咱们都得空呢,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马上就能干活了。”

“稍安勿躁,我今日才去县里定了一批农具,最快也要七日之后。”

“那······”

众人面面相觑。

“不过今日大家都来了,咱们也不拖了,就把这事定下来,每家我收两个人,壮力按三十文一天,妇人老幼按二十五文一天,你们都回去想想,看家里谁来合适,定好了这几天来我家登记下。”

“两个?”

“那我家有三兄弟呢。”

一时间大伙又犯难了,村里大多数没分家,三代同堂的多,家里兄弟少说也有两个。

每家只要两人确实是有些少,要是父母不在,或者分了家的还好说,这一大家子只有两个名额,岂不是要争破脑袋了。

宋南絮抬了抬手示意大伙安静下。

“诸位也知道,农具不便宜,家里若是人多,你们也可以轮换着休息,但是登记是谁的名字不变,工钱也由这登记的人领取,至于怎么安排用工,你们私下自己分。”

众人一听可以替班,这才松了口气,接二连三的告辞,忙着回去和家里人商量登记谁的名字来。

宋梅在一旁听了不解,“人多不是更好嘛?”

宋南絮笑着摇了摇头,“人多不一定会好,人越多越不好管控,各家选两个人,第一他们也不会那么累,对他们而言收入稳定,对我而言劳动力稳定。”

何况农具也就那么多,要是人一股脑的上,就算再能干,没有休息时间也不能天天精力饱满,毕竟都是劳力活,隔几日替换一次也不会那么辛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