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二章:离开东南二三事(2 / 2)

加入书签

可没想到,即使这般,也能受到福州百姓的爱戴。

这时,荡虏军已经在城外集结完毕,准备随时返程。

卫渊望着那些目光充满着期望的百姓,又看向眼前老者,缓缓开口道:

“本将军来福州,不过是秉公行事,老太公,留物一事,还是免了吧。”

那老者突然脸色激动,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住卫渊的手腕,一时间,矗立在卫渊身旁的侍卫,都是心头一紧。

卫渊示意无恙,只听那老者心怀感激道:

“请将军恕老朽无礼。”

“将军,求您,留下些物甚吧。”

“是您让福州的百姓们,再也不用只靠打渔为生,再也不用担心被倭寇侵扰劫掠,您的功绩,我们福州乃至整个东南的百姓,都会牢记于心。”

“您留下一件物甚,也算是激励后世子孙了。”

卫渊见这老者越说越激动,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蔡襄来到他身边,作揖道:

“请卫将军留下一只官靴吧,也好全了福州父老乡亲们的心思,不使他们抱有遗憾。”

卫渊不好再推辞,索性随了福州百姓的心意,留下一只官靴。

当年孔子离任留靴,成了一段佳话。

随后就有了这样的传统。

若是哪地百姓,觉得这该地父母官或封疆大吏还算不错,也会请他留下靴来。

只是会不会像孔子那只鞋一样,保存极久,就不得而知了。

留下官靴,卫渊又穿上一双靴子,正欲向福州百姓请辞离去。

不料,那拄拐老者再次开口道:

“卫将军,您给福州父老留下了一只靴。”

“福州父老乡亲们,也想送您一个物件。”

“此去汴京,山高水长,难免遇到个阴天下雨的时候。”

“不如,就带着这把伞吧。”

“还有,这件袍子,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若遇风雨天,穿上袍子,能挡挡风寒,请卫将军您收下吧!”

闻言。

卫渊看着他们已经递来的青罗盖伞与各式布料交织的袍子,认为也不是什么贵重物甚,便就命一旁侍卫收下

随后,他便上了车辇,率领荡虏军,浩浩荡荡的离开福州地界。

眼瞅着距离福州城门越来越远。

坐在马背上的陈大牛忽然注意到,那些福州的父老乡亲们,依然在相送着。

于是连忙将此事告知坐在车辇里的卫渊,

“将军,此处距离福州城门,少说也得有十里地了吧?”

“福州的百姓们,还送着咱们呢。”

其实此前,卫渊就知道他们还在前来相送着,也下车辇向他们说了,切勿再送,免得累了脚,可是福州父老们并不答应。

无奈,卫渊也只得随他们去了。

此刻,闻言后。

原本正闭目养神的卫渊,豁然睁开双目,连忙让侍卫停下马车。

随后,他快速下了车辇,看向东南的那些父老乡亲们,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他杀倭是为了眼前这些淳朴的百姓们吗?

有,但也有为自身利益并不纯粹是为了百姓。

本就是分内之事,只因做了点实事,就能被百姓们这般对待,卫渊心中岂能不感动?

他叹了口气,孤身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一处宽阔地带,看着前来相送的百姓,连成一条长蛇,一眼望不到尽头,不由得大声道:

“乡亲们,回去吧,回去吧!”

军队行进的速度不算太快。

那些百姓脚力不错,能跟得上。

不过跟了这么长一段路,难免会累。

卫渊不忍他们再送了。

没过一会儿,有些百姓见到卫渊身形,又听卫渊一直重复着方才所言那句话,于是便纷纷下跪道:

“卫将军,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福建路的父老乡亲们就送您到这了。”

“您初来东南时,长途跋涉,剿灭倭寇,消除匪患,又为我们谋了生计,使得我福建路乃是东南沿海一带的百姓在今后皆有钱财所得。”

“如今,福建路的父老乡亲们,护您十里,祝您此去汴京,直上青云!”

有了这些百姓的十里相送,卫渊即使不想平步青云,也难。

谁将百姓放在心上,百姓就会将谁放在心上。

他们送卫渊的十里路,不是路,而是一条直通青云的坦途大道。

百姓们,岂不知这点?

他们甘愿相送,由衷希望,卫渊真的可以平步青云。

“卫将军,就送您到这了。”

“您此去,山高水长,还望保重身体!”

“余下的路,还要靠您去走,请恕东南父老,不能再送了!”

“请卫将军珍重!”

“”

前来相送的百姓们陆续开口。

听似嘈杂,但卫渊却能听个真切,能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

卫渊深呼吸一口气,朝着那些可爱的百姓深深作揖。

什么话也没说。

却胜似千言万语。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