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开平之行(上)(2 / 2)
大明永乐元年(1403年),开平中屯卫先从大宁沙岭内迁至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后于永乐三年再北迁至石城废县,由此,石城县因驻有重兵,成为重镇,从此称为开平镇,至今已有百七十年。
开平早前原是个低矮的小土城,成化二年时,经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公奏准皇上,由永平府通判段玑、忠义中卫副千户陈旭主持重修,仅花半年时间,建成了周长四千六百三十九丈,高两丈三的新城墙,并开设南门,以正面势;作东西门,以通往来,还浚水道,架桥梁,开挖护城河。城墙在东西南均有城门楼,唯有北面只是一个券洞,所以开平俗称“三门庄”。另外在南门外有吊桥一座,后改石桥,名曰“普光桥”。
按理说,这个开平镇并不算大,而且明人修城的成本本身挺低,就算按照原始大小新建一城,花费约莫不超过五万两银子,但问题在于,你新建一座小城给人家,不光是修城就完事,还得建房、还得迁徙等等,麻烦事一大堆,要花的钱也就多了去了。
更何况,开平镇既然是军镇,他这个兵备副使虽然军民都管,可级别上却不可能决定开平一镇的迁移。这种事情,必须蓟辽总督、顺天巡抚加上蓟镇总兵三人同意,然后上疏朝廷申请迁移,朝廷批准了才算数。更何况,开平中屯卫本身在建制上又隶属万全都司,这又跟京师勋贵扯上关系,如此互相牵扯之下,这件事想办下来,比批准高务实买下再多的荒地荒山都难上一百倍。
但高务实却似乎仍然不肯放弃,坚持亲自前往开平查看。吴兑有心不管,又怕高务实给自家恩相惹出事来,不得已只好亲自陪他跑了一趟。
高务实于是实地考察了一番,发现成化年间规划营建的这座开平城,城内有四条大街,交叉呈十字形,十字街交叉点即为城中心。也是城之最高点,乃是当地人俗称的“阁上”。阁的东南西北分别称为:东、西、南、北大街。城内外有九个庄、十八条胡同、九座桥、四个花园。
论面积的确不大,看那些低矮的老旧土房,价值大概也不怎么样,就算真正按照高务实所言,迁徙花费全让他自己掏腰包,大概也就是十万两之内可以搞定。
然而吴兑说的麻烦,也的确是麻烦,毕竟迁徙一个卫所,已经属于国家大事,而开平中屯卫的麻烦还在于它的建制和隶属,放在后世的话,它这种情况属于多重领导——上头哪一级都要同意,事情才可以办。
眼下的蓟辽总督是谭纶,不过马上要上调京师,接下来接任的是现任应天巡抚刘应节,他是张居正的同年,但按照高务实的看法,属于可以拉拢的对象,现在“高党”正在拉近跟他的关系。接任顺天巡抚的人选,大概率是杨兆,而吴兑若无意外,会升任宣府巡抚。
高务实脑子里一瞬间想把吴兑留在蓟辽,出任顺天巡抚,但转念一想却又不行,因为不去宣府的话,接下来的俺答封贡就混不到功劳了,所以不光要去做宣府巡抚,最好还要比历史上早几个月。
杨兆是现任整饬蓟州喜峰西路屯田参政,也称密云参政。这个人高务实不是很熟,只记得他是陕西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比吴兑早一科,所以资历更足,这可能也是历史上他接任了顺天巡抚,而吴兑只捞到宣府巡抚的原因。
不过,他既不是高党,也不是张党,目前在朝中没有明确的阁老级靠山,按照一般情况来说,要拉拢一下并非不可能——这里还有个先决条件,即张居正除了同年和门生之外,喜用南人。而高拱则不太一样,他虽然对同年和门生也一样照顾得多一些,但对于南北之分,相对来说却没有特别的讲究,甚至对于河南老乡也没有太多关照,反倒是对于山西人稍有照拂——这可能是因为晋党属于盟友的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