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3章 稳如老狗(2 / 2)

加入书签

就算诸葛亮在关中站稳脚,拿到了陇右,这依然不能撼动曹魏是当世第一大国的地位。

甚至哪怕诸葛亮把洛阳拿回去了,曹魏只剩下河南、河北、淮南这些地方,依然是第一大国。

原因很简单,河北、河南、淮南,就是这个时代最富庶的地方。

人口最稠密、资源最丰厚、粮食最多。

曹操晚年之所以迁到洛阳,是因为想要控制关中,进一步控制凉州,对季汉形成防御。

但是别忘了,当年曹操的霸府却在邺城。

曹魏的精锐兵力也都来源于河北。

至于为什么曹操晚年设立三线防御,不主动进攻了?

益州固山河之利,孙权守江南水道之险。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地方世家极其强大。

无论是益州的世家,还是孙吴的世家,都为刘备、孙权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赤壁之战后,曹操就认识到有生之年,靠武力是没办法统一了。

所以曹操设立三线防御,将三国拖入了持久战时代。

曹操对北方人口、资源、经济等综合评估后,认为不出三代人,季汉和孙吴内部彼此消耗之后,北方必能一统天下。

但曹操却没料到,那时候的北方,已经不是他曹家的北方了。

从这些客观环境和历史发展来看,曹叡是手中的底牌是非常深厚的。

所以,他不着急。

接下来两日,孙权发兵的消息,在曹魏各地快速传播。

魏国朝堂上下立刻分出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派使者去见孙权,和谈,在谈判桌上把矛盾解决了。

孙权去年还好好的,为什么就突然暴走?

还不是民间商人目光短浅,竟然不顾国家大义,自己赚起钱来了!

这些人眼中还有没有大魏?

还有没有朝廷?

难道不知道朝廷很难吗!

不能体谅朝廷,就都按照国贼的罪名杀了吧!

一派认为和孙权的矛盾,就应该硬刚到底,孙权就是个欺软怕硬的。

例如以刘放为首的一派,就认为应该跟孙权死磕。

甚至必要的时候,关中战局可以缓一缓。

接下来数日,以刘放为首的这一派,开始将东线战局的军事压力,转化成政治问题。

刘放不知从何处得来了一些文书,这些文书揭露了一些官员与孙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不仅在纸张买卖中收获巨大利益,还牵涉到倒卖魏国国家机密。

其中有牵涉到西平县李氏家族,这时李光的后裔之一。

还牵涉到沛国朱氏。

短短数日之内,廷尉就开始立案调查。

这个案子,引起的轰动,比孙权十万大军抵达巢湖还大。

被揭发后,一大批官员开始奏疏要求皇帝严查之前与孙权贸易之时,与吴国有过接触的官员。

这是一个风向标,几乎斩断了打算与孙权和谈的希望。

不过政治老手曹叡却没有继续追查下去,仅仅只是杀鸡儆猴而已。

通过这件事,他不仅让内部达成一致对孙权,也从中获得了两家的部曲和田。

曹叡似乎从中获得了甜头。

三月初七,曹叡发往寿春的命令到了王凌手中:积极防御,稳中求胜。

:。: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