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5章 东亚同盟(五)(1 / 2)

加入书签

rad2  溥仪在天津买的有房子,此时却没先回家,因为他不愿意和他那没啥用的老爹载沣谈这些事,便直接按照地址前去找自己的老师。

几年没回国,天津的变化之大让溥仪不得不承认日本报纸这些年对中国的称赞竟然是真的。日本报纸隔三差五就会有文章出来,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发展上的不同,开始反思日本为什么比不上中国。比较极端的部分会反思日本的民族性是不是有问题。

溥仪对日本的感情很复杂,不过看到日本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文章,回想他离开中国时候中国的模样,与自己记忆中的中国完全不同。而且关东大地震之后,东京的城市建设搞的很不错,从原本平房与棚户区被拆掉后,全部建成了楼房。溥仪在中国并没有见过这样生气勃勃的发展,很自然的怀疑起这些报纸是为了鼓吹何锐而故意贬低日本。对日本报纸生出了很大的不信任。

此时就见天津市区的街道宽阔了数倍,街道两旁是美丽的绿化带。绿化带外面则是一片片六七层的楼房。那些楼房几乎看不到头,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高高耸立的水塔。东京的建设虽然远超溥仪见过的中国城市,但是与眼前的天津相比,竟然落了下风。

而且东京街头的自行车数量与天津相比也落了下风,更令溥仪惊讶的是,天津街头的汽车数量大大多过东京。在东京,一分钟能见到一辆汽车。在天津,马路中央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形状各异,车前的标志也有好多种。

亲眼见到这些,溥仪还觉得自己是不是正好身处最繁荣的一带。正好看到前面有一个自行车租赁处,就租了辆自行车。溥仪从军后身体素体大大提升,骑上自行车后只觉得十分轻松。沿着解放路向前骑过几个路口,也看到不少旧房子,但旧房子与新房子的比例也不过1:1。也就说,整个天津一半以上的旧房子都已经拆掉了。

估计自己也骑出去了五六里地,溥仪进入了一片工厂区。街道上的车辆中卡车数量大增。就见工厂的围墙连绵不断,墙头上竖着一根根钢筋,上面拉了铁丝,看上去防备森严。溥仪蹬着自行车,先后从两个占地巨大的工厂前经过。一个是汽车厂,一个是机械制造厂。机械制造厂还好,不过几百米距离,那汽车厂的围墙连绵不断,跑了两里还没到头。正好对面有个路口,溥仪便转换方向向着市区方向回去。

这一路上就见前来的卡车非常多,幸好自行车的路与卡车行驶的道路之间有绿化隔离带。溥仪觉得自己若是骑在机动车线上,万一被卡车撞上,只怕小命不保。

回想起自己在东京就没见到这样规模的汽车厂家,心中对中日两国国力差距更明了了不少。不过溥仪又觉得天津几十年前就是北方第一工业城市,日本不过是个弹丸小国,东京虽然是日本首都,但是与中国北方工业大城市比,的确没什么优势。

可想到这里,溥仪突然发现若是这么考虑,日本国内报纸所说的那些竟然是真的。以日本人走极端的个性,对此进行反思,甚至反思起日本民族性中的劣势也不奇怪了。

虽然理清了这么一个误解,溥仪却也没有感觉高兴。一个念头突然就冒了出来,“这本该是朕的江山”。这个念头一出,溥仪心情更加低落,悲痛之情油然而生。蹬车的速度也不由得加快了。

自行车道上的人不少,溥仪就这么嗖一下从人家身边超车,把骑车的人吓到了。有些性子急躁的已经忍不住骂道:“你骑这么快干吗捏,赶着去投胎么!”

溥仪也不管那些人的叫骂,只是放慢了一点速度,继续闷着头向前骑。重新到了住宅区,他才一路询问着路边交警,很快找到了老师陈宝琛所在的社区前。

这是一个名叫文林苑的小区,进门的时候门卫还拦住溥仪询问。溥仪不愿意和一个看门的计较,倒也语气温和的说出目的。本以为看门的或许会要点钱,却没想到看门的只是让溥仪在进出的签字本上做了个记录。

在签字本上那些完全谈不上美感的签字中,溥仪看到几行十分漂亮的字。随便看去,就看到‘目的’那一栏,竟然写着‘拜见陈宝琛先生’,他登时就激动起来。连忙看下去,竟然是昨天的事情。

来人叫李庆鸿,溥仪完全没印象。不过确定老师的确在这里住,赶紧填写完内容。门卫只是看了一眼,就挥手让溥仪进去。还告诉溥仪,他要去的5号楼怎么走。

溥仪没想到一个看门的这么讲规矩,连忙谢过,骑上车就按照人家指出的方向去了。现在是上午10点多,社区里完全看不到什么年轻人,只有些老头老太太或者买了菜回来,和相识的人打着招呼,或者是老太太们抱着一两岁的小家伙在社区墙边的阴影凉快地坐着。

看到溥仪过来,大家都好奇的看着溥仪。溥仪隐约听到有老太太说着:“这小伙子还挺俊的。”

溥仪的长相不难看,而且此时他不过26岁,风华正茂。不过此时的溥仪完全没有因为得到别人的称赞而高兴,只是一心想赶紧见到老师。果然,经过前面几栋楼,就见到一栋楼靠道路的那边钉了个牌子,上面用油漆刷了5号楼的字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