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排华法案s排美法案(三)(1 / 2)
rad2 “亲爱的颜部长,您看了费加罗报最新的内容么?”法国驻华大使刚落座,就提起了这个话题。
颜惠庆非常放松,“不知是哪一篇?”
“费加罗报认为,这次的排美法案证明中国已经拥有完整的主权。”法国大使很爽快的给出了答案。
完整的主权在任何时代都是少见的事情,法国大使的恭维让颜惠庆心中难免有些感慨,这样的恭维也让颜惠庆猜测起法国大使此次会面的目的。果然,法国大使继续说道:“部长先生,中法贸易额下降的局面让我国商务部长感到了焦虑。不知您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变化。”
颜惠庆作为外交部长,并不会特别关注贸易额,不过这次他恰恰关注了中法贸易。中英发表了三个联合公报后,贸易全面恢复。原本通过法国转口的东南亚贸易回到了本来的模样,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只有印度支那,大宗商品只有粮食与煤炭。与之前的顶峰状态比,的确下降了。
不过关注过,不等于就要承认,颜惠庆问道:“那么法国外交部准备就此事做出什么样的表态呢?”
法国大使喝了口服务员送上的咖啡,“在华的法国商团向国会提出请莫部长法国的建议。”
“这不巧了么。我国的商贸联合会想邀请法国商贸部长先生中国。”颜惠庆答道。
5月6日,一则新闻同时登上了中法的报纸,应中国商贸联合会邀请,法国商贸部长将出访中华民国。
这消息出来的下午,英国驻华大使立刻求见了颜惠庆,询问英国商务大臣访华的事宜。虽然英国驻华大使就在不久前向颜惠庆正式转达了英国政府对何锐政府承认日本共和国政府的行动表达了‘关注’。此时因为不同的利益需求,与颜惠庆友好的讨论起中英商业合作。
国际意义上的主权,简单的说,是“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正如法国驻华大使所说,中国现在拥有了完整的主权。由于中国并没有加入任何军事或者政治同盟,不受任何条约限制,所以中国主权格外完整。
英法这样的国家因为有许多条约,其主权就不那么完整。譬如,英国与丹麦、比利时、波兰之间就有共同防御条约。另一个时空中,英法也未必就真的非常想为了波兰而向德国宣战,但是共同防御条约存在,就意味着英法必须宣战。‘自主自决’的权力自然受到了影响。
主权不够完整,并不意味着丹麦、比利时、波兰就能干涉英法内政。恰恰是因为英法国内政治的利益需求,决定了英法签署那些条约。以一部分‘自主自决’权力作为代价,换取在国外的利益。
所以英国驻华大使一点都不在乎与中国在其他方面的分歧,国家利益就是在这样不停的交换中得以利益最大化。只要能交易到最大的利益,英国并不在意与中国进行交易。
颜惠庆自然懂得这些,也很清楚现在中国已经全面进入经济建设的轨道。但颜惠庆只是同意向国务院转达英国驻华大使提出的建议,并没有承诺任何事。因为外交部的工作权限中并不存在决定其他部门是否同意别国要求的权限。
第二天下午,颜惠庆召见了英国驻华大使,转达了中国政府给英国商务大臣的邀请。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建设真的很继续扩大贸易,邀请可以再往后拖一拖。但局面至于此,也就不能那么讲究了。
5月八日,中英报纸又等出了中国政府邀请英国商务大臣访华的新闻。
5月11日,打前站的英国商务代表已经抵达了京城。这位马修代表是英属印度总督府里面负责商贸的高级官员,接到了英国商务部的命令后,立刻乘坐飞机前往中国。
商务部长莫里循亲自迎接了马修特使,“您好,马修爵士。”
“您好,莫部长。”
一个小时后,中英双方的谈判代表就已经坐在一起,马修爵士严肃的提出了英国方面的看法,“中国限制了英国在华投资的领域,我国对此非常不快。”
“中国对英国限制中国投资的行为也深感遗憾!”莫里循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这还真不是双方在扯淡,中国鼓励英国在中国投资制造业,却限制英国资本在中国购买资产。英国不仅在东南亚对中国的大宗商品投资进行了限制,更是对中国投资印度进行实质性的防备。
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后,谈判很快进入了僵局。英国国内利益集团早就将英国殖民地的利益瓜分掉了,不可能让中国进入英国殖民地分杯羹。因为中国的经济政策是提升产能,凡是有利于工业发展的领域,中国不介意外国前来投资,除此之外的领域,中国也不会允许英国在中国掌握优质资产。
谈来谈去,谈不出什么内容,双方同意休会。商务部内会议上,根据头一天的会谈成果,商务部对英国这次跑这么快的原因感到不解。
“难道英国只是为了和法国争先?屎也得先吃上热乎的?”有人不快的说道。
虽然话的确糙了些,可不少人的确怀疑英国的确是因此而来。英国占着殖民地,还要来吃中国市场。中国则是占着国内市场,同样希望更有效的利用英国殖民地的资源。这种针尖对麦芒的立场的确很难调和。
莫里循也不太能确定英国的立场,“如果明天还谈不出结果,我不会参加后天的会议。”
商务谈判虽然不用像外交那样,讲究完全对等,但毕竟是谈判,也不能真的差距太大。但中国实力还是弱,虽然可以拿出光脚不怕穿鞋的态度来和美国打贸易战,然而真的要对等的与英国这样的强国进行贸易谈判,中国的劣势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逆转。莫里循亲自带队谈判,也是无奈之举。
第二天果然如莫里循所预测的那样,双方完全没有任何进展。第三天,莫里循就把谈判工作交给商务部下的西欧司司长,开始了对等谈判。
当天晚上,司长前来汇报谈判进度的时候,表示英国方面明显没有足够的诚意,在各种关键问题上丝毫不动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