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8章 血宝石(十八)(2 / 2)

加入书签

于岑大校没怎么寒暄,就递给了吴佩孚一份人员名单。翻阅着名单,其中不少名字让吴佩孚感觉很不对劲。这些人都不怎么支持土改政策,只是形势比人强,才不得不接受整编。何锐把这些人挑出来,是想做什么?

看完名单,吴佩孚试探道:“于政委,不知这份名单是谁制定的?”

“是总参谋部制定的,吴少将对里面的人有意见么?”

吴佩孚欲言又止,最终摇摇头,“没意见。”

“没意见的话,请吴少将签字。我们很快就要出发,这些人员正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召集起来需要时间。”

6月21日,战俘营的管理团队就乘坐上火车一路南下。这些人中有一半是老北洋军的直系军官,大家接受整编一年后再见,都有些尴尬。又不能说什么,最后其中一位找到了个话题,“这火车好像与之前的不同。”

吴佩孚明白以前直系兄弟们的心情,也只能顺着话题往下说。而且吴佩孚也已经感受到乘坐的火车的确不同。首先是外形,新式火车车头颇为方正,与蒸汽列车的柱状车头完全不同。而且蒸汽车头在站台上启动的时候总会喷出浓浓的白烟,让车头看上去仿佛是一头怪兽。而这辆火车的车头,以及吴佩孚见过的其他同类车头,好像没喷吐出什么烟雾。

从车厢个数来看,这列火车有12节,而不是普通蒸汽火车的4节或者6节。至于速度,这辆火车只怕比普通的蒸汽火车快了至少一半。身为军人,吴佩孚对这些细节也颇为注意,如果火车真的多装一倍的人员,速度又能快一半,对于战时运兵的影响已经到了天翻地覆的境地。

直系军官们交流着自己的观察结果,却没能讨论出点啥,吴佩孚只能询问于岑大校。既然吴佩孚主动请教,于岑大校爽快的向同行的军官们介绍了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并非是用内燃机驱动火车车轮,而是用内燃机发电,用电力驱动火车。而且内燃机车也分两种,第一种如蒸汽机那般,电力只驱动车头,由车头拖着一连串车厢行进。第二种则是在车辆的车底架上安装电动机,行进的时候,动力由车头与这些车厢一起驱动。

吴佩孚费尽了想象力,也只能模模糊糊的有点轮廓,却还是没办法真正理解。想了一阵,吴佩孚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对比对象,“于政委,这是从哪国进口的火车?”

于岑当即答道:“这是咱们国内的铁路部门设计,并且是完全自产的火车。现在世界各国都没有这样的先进火车技术。”

吴佩孚愣了愣,花了些心力理解了这句话之后,心中当即感受到了震惊。外国没有技术,完全国产的火车,就是说比外国还强?震惊之余,吴佩孚生出个念头,这还是中国么?

其他直系军官听到于岑的话,神色间都是不信。不过身为败军之将,他们也没有自讨无趣。而且直系军官们都乘坐过火车,两者相较下如此明显。若是说采用了新技术,应该是真的。只是直系军官们不相信这技术只是中国独有。

于岑也没强行吹嘘。身为政委,于岑此次的工作就是教育旧上层,以及给外国足够的震撼。而且上头说的明白,只要于岑把这件工作做好。之后一定把于岑调去他梦寐以求的部队出任参谋长。

对于这样未来的期待,让于岑接受了这次的任务。回想自己之前孤身前去关东州下达宣战命令,以及带领部队扫荡京津好几个外国驻军地,于岑就有些后悔自己当时太年轻。如果知道之后自己要干这些‘出风头’的工作,于岑就老老实实的在部队干军务。至少能多打好多仗。

吴佩孚等人不知道于岑的经历,此时只是对内燃机车有了兴趣。没到一个车站,他们都很注意观察,果然见到有些老式蒸汽机车还是喷吐着浓浓的烟雾,而内燃机车则安静的告诉行驶在轨道上。只用了过去一半的时间,火车就从北平抵达汉口。

众人接着坐上了飞机,在内心的不安与兴奋中经历了另一场全新的旅途。到了目的地昆明,吴佩孚算了一下时间,竟然只花了四天。四天就把几十号人从北平运到昆明,吴佩孚觉得自己跟做了一场梦一样。

而直系军官们此时也是一脸茫然,他们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的。直系势力最大的时候曾经控制了湖北,在武汉三镇盘踞过。他们很清楚自己最初抵达这里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全军用了一个多月才到了汉口。

虽然几十号人行动更快,可快到这个地步,也已经不对头了。

看着直系军官们的表情,于岑希望这帮家伙们能够尽早清醒过来。这样就可以让于岑尽早回到朝思暮想的一线作战部队与英国佬作战。

“走吧,还得一段路才能到战俘营。”于岑命道。

很快,一行人上了卡车,开始在公路上颠簸起来。花了三个多小时,目的地终于到了。直系军官们站在一脸惊愕的吴佩孚身后,看向一个依山而建的巨大的战俘营。

在直系军官们看来,这么一个战俘营内起码得住几万战俘。如果只是千把战俘,根本没必要建设这么大。

难道国防军抓的战俘数量已经过千了么?这个疑问在所有前直系军官们心中冒了出来。

:。: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