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血宝石(十三)(2 / 2)
龙头企业的核心包括研发中心,物流调配中心,市场分析部门。研发中心,现阶段是全国范围内设置一个。物流调配中心则是根据市场分析中心得出的分析数据来安排物流。
从道理上来讲,这都是很简单的逻辑关系。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3000万,有600万个家庭。在这个地区的自行车市场容量上限大概也就是3000万辆。
市场分析部门的工作就是各种统计,每年卖出多少,现在民间的存量多少,各个年份卖出的自行车大概保有数量。虽然这些分析并不能精准到一点不错,但是大概数量不会错。总不至于搞出认为该地区会无限制需求自行车的蠢念头。
庄嘉雄对此是完全吃透了,“第一阶段在各省的分厂都已经先建立起了市场分析部门,从各省获得了市场数据,并且制定了相关的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对上下游提出了各种合作请求。不过现阶段有一个问题,总装厂是否还要设在东北。”
此言一出,与会的不少干部神色中都有了变化。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少干部确定了产业布局是很必然会执行的政策。以前刚获得整个东北的时候,不少干部在当时的确提出了‘四平大搬家’的建议。结果何锐给否定了,并且提出‘产业集成配套需要时间培养’的看法。
转眼过去了八年,四平的产业集成的确有了很大的进展,成了样板教科书。然后何锐一声令下,‘四平大搬家’开始了。几乎是转眼间,四平已经被搬空,回到了四平该有的农业地区的本来面目。以沈阳、哈尔滨、吉林为中心的城市迅速成为了新的产业集群中心。
庄嘉雄早就不是以往的‘东北工业厅厅长’,而是民国的工业部部长。自行车产业的中心是否放在东北,关乎到中国产业布局的大问题。东北现在冠绝中国,但是从地理上却是中国一隅。如果从覆盖整个中国的视角,现在的四平就是未来的东北,会回到它应有的地位。
何锐没有立刻回答,他本想做出决定,让自行车研发中心暂时留在东北。不过从整体效率上看,研发中心对于本地人的需求并不大。就如美国硅谷,包括世界上各个工业中心,本地人可以因为工业中心城市的出现而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挑大梁的往往都是外地人。
最后何锐只是答道:“这就由工业部来负责制定。”
听何锐给了安排,工业部的众人颇为欣喜。大家并不反对接受何锐的领导与安排,但是本部门能够做决定的话,自然是更好。而其他部门的同志们看到这局面,心中也各有想法。
赵天麟与其他同志一样,都没吭声。不过心中倒是颇为支持何锐的决定。以前东北虽然不大,但是集结了远超过东北本地能培育出来的人才。大家勠力齐心,组成了以何锐为中心的东北政府。才有今日的成功。
与整个中国相比较,东北人口不过十二分之一。自然环境,经济形态大不相同。此时更需要的是在各地建成符合本地特色的经济。再如之前那般完全由中央控制,从现实角度来说并不合适。就如赵天麟自己,也在尝试将科教文卫全部分出去。并没有把所有部门权力都抓在赵天麟手里的打算。
从教育家的角度看当下,赵天麟认为何锐执行的‘修生养息’政策完全符合规律。即便是与英国开战,其目的也是寻求有利于和平的环境。与穷兵黩武毫无关系。现在让各个部门承担起责任,定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部委们都是在建设东北政府中经验丰富的同志,即便各省遇到问题也不至于解决不了。
只有亲自经历了种种,才能确定各省的干部中谁有实力承担起更重要的工作。一味的以中央命令的方式管理国家,对国家并不有利。赵天麟并非对何锐有什么意见,正因为赵天麟相信何锐的能力,而且何锐今年才35岁,未来有最少20年时间来领导中国。所以赵天麟作为教育家,对于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给中国二十年,中国定然能够成长出接受过先进教育的年青一代。那时候的中国,定然是世界最强的国家。
何锐其实知道赵天麟的看法,也很欣赏作为教育家的赵天麟。不过这些事情没必要提,何锐看到工业部搞明白了现代企业的布局,其他同志也没有明确的意见,自然将此事定下。
然后何锐开始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当下的钢铁产能安排如何?”
工业部长庄嘉雄当即拿出了报告,“现在所有部门的需求都已经规整起来,今年的钢铁产量在400万吨,国内需求390万吨,俄国……苏联需求1八万吨。其中的八万吨需求,可以随时通过加班的方式补齐。”
何锐比较满意这个回答。这就对了!在现代经济学中,任何生产都要有订单,或者是某种非常明确的预期。
当然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不会被称为‘计划’。毕竟在割社会主义尾巴的21世纪,搞新‘计划经济’会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不过在何锐看来,资本主义制度这套掩耳盗铃的把戏才是可笑的。这些国家没有能力完成社会化大生产,纷纷走上了金融主义,搞起了债务驱动,才是走上了邪路。
“我们收集到的情报,现在世界各国粗钢产量如何?”何锐问道。
这次轮到商贸部的副部长回答。因为商贸部的部长莫里循去法国了。
1900年,世界粗钢产量突破2000万吨,达到2八30万吨,比1八95年增长了675,年均增长135。
1901年,世界粗钢产量突破3000万吨后,在美国钢铁产量突飞猛进的带动下,4年后即突破了4000万吨。从4000万吨到5000万吨,只用了1年的时间。
1910年,世界粗钢产量突破6000万吨,用了4年的时间。2年后又突破了7000万吨大关。在一次大战的刺激下,1917年,世界粗钢产量突破了八000万吨,达到了一战期间及以前的历史高峰。
一战后,世界各国粗钢产量有所下降,1919年降至6000万吨以下。但随着一战后2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影响,预计世界粗钢产量于是在1925年突破了9000万吨。
何锐知道后面的事情,
并在2年后的1927年突破了1亿吨。在1929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前,世界粗钢产量达到了121亿吨。此后受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粗钢产量开始下降,1932年跌至低谷,当年世界粗钢产量只有5070万吨,不及1927年产量的一半。
1936年,世界粗钢产量恢复并超过了1929年的水平,达到了124亿吨,并于1937年突破了13亿吨。受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世界粗钢产量在1940年和1941年先后突破14亿吨和15亿吨大关,并在1943年接近16亿吨。战后,世界粗钢产量又开始下降,1946年降至11亿吨。
现在的中国还真的是任重道远啊。
:。:
rad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