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6章 血宝石(三十六)(1 / 2)

加入书签

鲍德温喜欢感叹,‘英国最需要庇护所的,是野花、小鸟,以及英国首相。’

面对下议院那帮议员,英国首相并不害怕前去接受质询,却不想前去下议院接受质询。在决定何时接受质询之前,首相召开了内会议。

这是第二次为了应对中英战争而主动召开的全体战争会议。第一次是做出决定,紧急派遣十二万白人军队前往缅甸。至于结果如何,现在内成员都已经知道了。

在内成员们坐下后,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鲍德温目光扫过内成员,英国的财政大臣丘吉尔拿着雪茄,神色中都是凛然。准确的说,大英帝国财政部长应该叫做‘第二财政部长’,第一财政部长是由首相直接兼任。

第二财政大臣丘吉尔在战时出任过海军大臣等职务,海军大臣贝蒂则是参加过日德兰大海战,战功卓著。其他好几位大臣都在1914-191八的战时内出任过职务。

目光扫过这批人,鲍德温首相心中更是安定。这些人经历过战争,自然是最不容易上头的一群人。虽然丘吉尔被视为战争疯子,但是丘吉尔一个人也改变不了局势。而且丘吉尔作为强硬派代表,必然坚持他的态度。鲍德温首相对此并不讶异,内部有各种观点并不稀奇,也不可怕。只要丘吉尔不是非得搞出点出格的事情,那就无所谓。

当然,如果丘吉尔这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以及坚定的帝国主义者真的弄出些出格的事情,等这次质询结束后就可以免除这家伙的职务。

英国政坛有句话,‘首相的命令就是法律’,在内中尤其如此。

殖民地大臣率先将印度副王欧文总督的报告递交上来,听到欧文总督提出派遣120万英国本土军队,组建200万英印军的提议,并没有内成员立刻表达态度。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但此时无需多说什么,只要不说话,就能表达态度。会议室内暂时沉默下来。

鲍德温首相当然想击败中国军队,但鲍德温首相本人就是财政专业出身,劳合首相的内中长期出任财政部高官,他很清楚现在英国的财政状况。为了弥补欧洲大战的创伤,鲍德温首相可谓殚精竭智。而陆军大臣递交上来的‘中国军力评估报告’中明确说明,现在的中国国防军陆军可以扩编到500万以上规模。

“陆军部拿出了对对英印军的评估报告么?”鲍德温首相问陆军大臣。

“下,根据陆军的评估。英印军的战斗力无法完成对中国军队的单独作战,也许可以期待在有完备工事的防御中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陆军大臣给出了报告的总结内容。

见陆军大臣的态度十分果断,内务大臣向殖民地大臣提出了问题,“英印军战斗力真的不能与中国军队对抗么?”

殖民地大臣一时觉得内务大臣是不是在针对自己。不过他也没有生气,而且看起来其他内成员也没有感觉有什么好奇怪的。中日战争结束后,英国陆军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评估,评估报告认为,中国军队组织完备,训练有素,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职业军队。即便放在欧洲大战的西线战场上,也是相当能打的军队。

英印军曾经到西线作战过,虽然最初的时候表现出一定作战勇气与热情。但是在德军猛烈的炮火轰击下,这些印度部队士气很快一落千丈,从此成为德军每次发动战斗时候的突破点。最终英国不得不将印度军队撤出西线,让他们在中东与那些沙漠部落作战。

所以殖民地大臣明确给出了答案,“不仅是英印军,马来亚,南非等地的军队也没有必要对他们报以幻想。”

听到这么明确的回答,内务大臣不再说话,因为也没什么好说的。内务大臣并非向故意攻击殖民地大臣,现在鲍德温内成员都在同一条船上。如果这条船沉没了,大家一起落水。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一部分征兵工作是由内务部负责,还是非常棘手的一部分工作。早些确定战况的发展,就可以早做准备。等事情到了门口再行动,只会手忙脚乱。更有可能被背黑锅。

内成员们也都基本确定扩大战争不可避免,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到底把战争扩大到什么程度。鲍德温首相询问财政大臣丘吉尔,“丘吉尔先生,您可否已经对战争预算进行过研究。”

塔读小说&a href=&ot;/n-gi/l/eail-pren&ot; &ot;__f_eail__&ot; aa-feail=&ot;9333&ot;>[eail pree]&/a>更多优质免费小说,在线免&费阅&读!>>

丘吉尔有备而来,拿出一摞纸,分发给众人。内成员们接过一看,上面是英国对欧洲大战中英国军费支出的统计,根据英国统计局的统计,1914年英国的军费支出达到了55亿英镑,1915年增加到了72亿英镑,1916年增加到了105亿英镑,1917年增加到了136亿英镑,191八年增加到了149亿英镑。

等内成员们看完,丘吉尔说道:“先生们,我认为10亿英镑的军费对于现在的局面是比较合适的数字。”

内成员中发出一阵惊叹,10亿英镑的数字就是1916年英国的军费开支。而1916年是一个转折点,协约国与同盟国都打的气喘吁吁,考虑着和谈停战。但是和谈破裂,双方自此开始了不死不休的战斗。

海军大臣贝蒂元帅放下纸,问道:“丘吉尔先生,您认为这场战争的规模将是全面的国战么?”

丘吉尔果断答道:“是的。必须是国战,即便不能彻底消灭何锐政权,也必须让中国向大英帝国屈服。”

内成员都是见多识广之辈,便是如此,不少人也微微叹息起来。他们虽然想到了丘吉尔这家伙会对中国的战争方面坚持如此强硬的态度,但是从上层掌握的资料来看,这并无用处。

也有些内成员理解了丘吉尔。作为当下内中的强硬派代表,丘吉尔必须对他的支持者有所交代,必须对英国民众有所交代。且不说民间那些死硬派的帝国主义者,便是普通的英国民众,他们对中国的态度与丘吉尔一样强硬,甚至更强硬。至少丘吉尔的话里面证明,他其实知道不可能消灭何锐政权。而英国民众们期望着英国军队能够立刻杀进中国京城,将何锐抓起来,关在笼子里送到英国游街示众,公开审判,当街吊死。

但在内成员中,并非所有人都会对民意有所畏惧,譬如贝蒂元帅就不鸟丘吉尔,他继续问道:“丘吉尔先生,您认为这场战争有必要使用超过大战的烈度么?”

丘吉尔虽然当过海军大臣,但是他知道自己其实没资格说些‘不礼貌’的话。譬如,指责海军无能。若是将海军无力完成对中国沿海省份的登陆作战归于无能,那么丘吉尔就会遭到上层强力的反对甚至是鄙视。哪怕是作为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也无力挽救丘吉尔的政治生命。

所以丘吉尔语气坚定的说道:“先生们,我认为大英帝国应该动员足够的兵力,赢得这次战争。”

首发≈:塔>-读小说

陆军大臣此时也听不下去了,冷冷的问道:“丘吉尔先生,您认为足够的兵力是多少?200万?300万?500万?又或者说,您认为这场仗打完之后,英国要存活下来多少人?”

这个问题是借用了前陆军大臣基钦纳元帅的话。1909年,基钦纳成为元帅。1914年,他受封成为伯爵。1914年八月7日,基钦纳勋爵参与了他成为陆军大臣后的第一个内会议。在会议上,在听闻有些大臣认为战争最多只要几个月就会结束(事实上,民间也是如此认为的)。基钦纳元帅说道:“到我国只剩最后100万人时,战争才会结束。”

听到这话,有些内成员愕然了,有些内成员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冷笑。连鲍德温首相脸上也一副冷淡,完全没有为丘吉尔说话的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