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7章 军人们的烦恼(十八)(1 / 2)

加入书签

莫里循心中有些迟疑。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莫里循觉得自己是英国人,是澳大利亚人,在一定程度上,自己也是中国人。

但是,英国政府直接向莫里循传达了一条消息,要求莫里循尽量说服何锐。莫里循内心不免挣扎起来。作为东北政府的官员,莫里循并不想充当英国政府在东北政府的代理人。

莫里循不得不再次尝试说服,对苏维埃政权施压有利于中国的利益。带着这样的心态,莫里循开口了,“何主席,远东即将完全落入布尔什维克手中,是否应该中断与俄国方面的贸易?”

何锐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问道:“原因呢?”

“布尔什维克政府正在尝试推翻他周边国家的合法政府,这对于中国是一个威胁。”

“布尔什维克准备怎么推翻民国政府?派遣红军打过来?”何锐说完,端起茶杯。只觉得入手很轻,就自己端起茶壶给喝干的茶杯里面续上。

这给了莫里循时间思考。英国政府‘期待’莫里循能够怂恿东北政府出兵进攻俄国,至少能够击败前来进攻高尔察克的红军,给高尔察克更多重整旗鼓的时间。而且英国政府并不想为这次军事行动支付代价。

这话怎么都说不出口,莫里循最终决定放弃了,于是莫里循也端起茶杯慢慢喝了起来。

何锐白天指挥模拟日军,的确累坏了。此时又是两口就把红茶灌下肚,只觉得自己饿了。就笑道:“莫里循先生,要不要出去吃夜宵。”

“我就算了。”莫里循摇摇头。

“那我可自己去了。”何锐站起身,“还有,最近得到的消息,大流感已经突然结束。之前对边境贸易有诸多限制,是因为卫生和安全考虑,既然疫情结束,我们要放宽与俄国的边境贸易。”

莫里循没想到何锐竟然要扩大与俄国的贸易,觉得何锐这么做会引发英国政府的反感,就改变了主意,“我也想和主席一起吃个夜宵。”

“好啊。看看现在的夜市上还有啥可吃的。”何锐笑道。

沈阳的夜晚很是安静,路灯安安静静的亮着,街道两边没什么人,一直走到工人区旁的商业街附近,才看到人来人往。各种香味混合在空气中,连不怎么饿的莫里循都觉得来了胃口。

工人区是新修的,沿街一楼都是各种商铺。山西面馆,山东的大饼,洛阳的牛、羊、驴肉汤,陕西的羊肉泡馍,天津的煎饼果子,河北的饭庄,蒙古烤肉。四面八方的食物在这里会汇聚起来,向忙碌一天的人们提供着休闲放松的美食。

找了一家在外面放了不少桌子的羊肉汤馆,要了羊杂汤,从旁边的饭店要了烤羊肉和山东大饼。桌子上摆了许多,莫里循一口羊肉汤下肚,只觉得甘鲜,酥脆的大饼外面都会焦皮,咬起来迸发出清脆的声音。与之相比,英国的炸鱼薯条也占不到任何上风。

几口汤,一串肉下肚。端起酒杯与何锐碰杯,一口高粱酒下肚,浑身毛孔仿佛都松弛了,心情也好了许多。

莫里循用英语说道:“阁下,难道东北政府要与俄国维持良好关系么?”

何锐也用英语答道:“为什么用良好关系,而不是用商业关系?”

旁边一桌人都穿着工人服装,看到莫里循是个外国人,又听莫里循用的是外语,一个喝的有些高兴的工人兄弟带着酒劲喊道:“hell?english?”

听着这美式口音的英语,莫里循有些讶异,却还是向那位点点头,“hell。”

警卫员有些紧张起来,但工人兄弟只是兴之所至,并没有任何挑衅的意思。见莫里循友好的回应,也举起酒杯。何锐率先端起酒杯,莫里循稍一迟疑也端起酒杯。两桌人就这么互致敬意,各自干了。就听对面的那桌工人兄弟们议论起夜校里面的英文课来。

何锐又喝了两口羊肉汤,汤熬制的呈现乳白色,味道鲜美。经过白天的忙碌,此时只觉得心满意足。带着愉悦的心情,何锐继续之前的话题,“难道是英国政府想让莫里循先生做些什么?”

莫里循索性和盘托出,把英国政府的期待告知给何锐。说完之后,莫里循完全轻松下来。顶多自己不再当这个招商局局长,莫里循带队去伦敦之后,也已经心生退意。在外漂泊几十年,回到故乡去安静生活就显得充满了诱惑力。

何锐并没有在意,英国政府想这么做并不稀奇,在何锐看来,英国政府的态度简直是彬彬有礼。何锐问出了在意的问题,“英国政府有没有说起,如果东北不接受他们的要求,他们有什么后续的手段?”

莫里循摇摇头,“暂时没有提及。”

“莫里循先生可以告诉联系你的人,东北政府热爱和平,不会侵略任何国家。”

莫里循倒是有了兴趣,“但是俄国进攻波兰,证明他们不在意用军队推翻其他国家合法政府。难道何主席真的不在意么?俄国人的贪婪,在欧洲非常有名。”

“那就等俄国红军对东北发动进攻的时候再说,如果出现那样的局面,我们自然会采取军事行动。正在波兰爆发的战争,会改变布尔什维克的思路。想通过战争推翻其他国家的政府,是不现实的。”

莫里循听何锐的意思居然是俄国会战败,这更让他感到了兴趣,“阁下为何这么有信心?”

“因为苏俄现在的国力很弱,并不足以实现他们的想法。把自己的革命经验强加给别国,用中国成语来形容,那叫镜花水月。任何革命成功,都根植于本国需求之上。俄国历史上入侵中国,是他们运气好,遇到了腐朽满清最软弱的时代,最终才割走了大量土地。即便如此,还有左宗棠远征新疆。如果遇到的是强盛的中国,俄国人的结果只怕就是再来一场更惨烈的克里米亚战争。还得有另一个沙皇通过自杀来平息国内愤怒。”

莫里循听到这话,心念一动,不动声色的问道:“我能否将这些告知给伦敦?”

何锐点点头,“当然可以。我还会在《东北日报》上写一篇文章讲述这个问题。”

说完,何锐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浑身轻松下,发出了舒服的叹息声,“赶紧吃,吃完了回家睡觉。”

《东北日报》上果然刊登了何锐的署名文章。文章分析了俄国进攻波兰的原因,布尔什维克政府想推翻帝国主义秩序,建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站在反帝的立场上,何锐表达了理解。

但是从现实手段上,何锐则做出了波兰三可胜,与俄国三不可胜的原因。

这篇文章很快就被送到了布尔什维克中央这边。托洛茨基委员对革命的认知,是全球革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秩序。即便何锐反对帝国主义秩序,但是何锐对苏联红军做出的必败分析,依旧激怒了托洛茨基委员。

向列宁同志汇报工作的时候,托洛茨基努力压抑着怒气,尽量让自己不受影响。知道列宁同志问道:“托洛茨基同志,我军装备的通讯设备能够指挥到哪一个层级的部队?”

“列宁同志,您想问什么?”托洛茨基委员有些按捺不住了。

看到托洛茨基委员的神色,列宁同志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托洛茨基同志,你看过何锐的新文章么?”

“看过!”托洛茨基的愤怒有些溢于言表,让他看上去像是一头愤怒的狮子。

“何锐认为我军一旦取得巨大优势,就会失去有组织协调战斗的局面。这不仅是因为我军的通讯设备不足,联络手段落后,还与我军后勤不足有关。而波兰方面得到了英法的全面加强,有足够的兵力和装备投入战斗。一旦我军出现必然的战线空缺,就会导致我军在波兰被分割包围的局面。何锐并没有实战经验,所有看法都来自于军事学习。但是我军在这方面有所调整么?”

托洛茨基当然知道何锐说的有道理,所以才会让托洛茨基如此在意和愤怒。但战争已经开始,哪里还能临时进行这么大的调整?稍一思考,托洛茨基答道:“波兰人民需要通过革命打破旧世界,而且这些问题不仅我军要面对,波兰也需要面对。我认为经历过战争的红军能够压倒波兰的反动军队。”

列宁也没多问。他的看法与托洛茨基基本一致,因为红军的确没办法解决何锐提出的问题。但是,一种说不清楚的直觉,让列宁同志感觉有些心神不宁。既然红军与波兰反动军队都在一种不可靠的局面下作战,谁的运气更好些,可就难说了。

何锐对战争的预测虽然不利于俄国红军,不过何锐也建议俄国红军见好就收,接受现在的实际控制线。毕竟红军此时已经占了很大优势,哪怕是陈兵边境等着波兰境内发生变化,也比脑子一热,想毕其功于一役要好得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