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工业国的战争(六)(2 / 2)
191八年的秋收可是真的大丰收,从1916年开始的土改以及大兴国营农场的行动终于获得了成果。整个东北粮食产量从30亿斤暴增到了60亿斤。整个东北政府都因为这样的收获几乎要狂欢起来。
趁着战争结束时候的粮价高企,东北政府决定今年通过出口粮食大赚一笔。从而多进口一批机械设备。
当下的粮价着实令人鼓舞。一升米是15斤,即便是近在咫尺的日本,战争前一升米也卖到012日元。现在米骚动被镇压下去,米价也维持在03日元水平。
日本是个穷国,没什么购买力。英法两国可都有钱的很,战争结束后自然肯出钱购买粮食,真的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东北现在人口有2000万,按照一个人一年250斤粮食计算,何锐能够出口的粮食超过10亿斤。收入很可能超过3000万大洋。
何锐正在与政府同志们就出口量进行商议,看看各部门都需要什么。尽量将这笔钱用好。
各部门的预算已经送到东北政府这里,何锐不厌其烦的一个个部门看过。在各个预算门类上批示。
在引进全套蒸汽机的预算后,何锐刷刷点点的在后面批示道:通过向德国出口粮食,换取相关专利以及人员。尤其要引进发电用的汽轮机技术。
引进内燃机的预算,何锐则追加了引进专利与人员的经费。
眼见矿业局居然没有考虑从德国与美国引进电动矿物采掘设备,何锐直接批示道:为何不考虑引进机械采掘设备?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打报告上来!
……
批了好一阵文件,何锐只觉得有些累了。这才放下笔。
工业国家的管理就是如此……不仅是工业国家的管理,只要是中央集权国家,最高领导人所要做的并非是做对什么事,也不是满足自己的情绪。
权力是实现目标的工具,具体工作自然有高层,中层,基层负责执行。何锐要判断出,提案以及执行的方向与内容是否符合何锐对国家的期待。
在这方面,何锐有无比的自信。自己所做的决定的确能够最有效的将中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何锐也很清楚,同志们绝非效忠于何锐个人,而是效忠于让中国变强大的事业。同志们越是忠于这个事业,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中国的崛起就会越快,组织就会越团结。
想到这里,何锐坐回到位置上,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