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5蜀地沿海的小水渠(1 / 2)
孙光的面前是一片大海,他正在视察自己的防御阵地:清峦港两侧数百公里的海岸线几乎一马平川,到处都是登陆的合适地点。
士兵们还有征用的当地民夫都在忙碌,大家在挖设一道战壕,不过这条战壕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寒酸之气。
依靠这样的防御工事来抵御唐军的登陆,孙光觉得这绝对是在开玩笑。蜃国的防御比这个可强了太多太多,可在唐军的攻击之下,还是在一天之内就土崩瓦解了。
现在,秦军准备依靠土战壕就阻挡唐军上岸,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痴心妄想。他必须要把这条防线加固成一道绝对永备的防御工事才行!只有这样才能阻挡住唐军可能的登陆。
可……钢筋混凝土哪里来呢?蜀地的钢筋生产都已经被征用了,现在秦国最缺的就是钢铁,他们需要钢铁来制造武器,所以钢筋这一块就不用想了。
剩下的无非就是混凝土罢了——可混凝土本身也不够用。尽管蜀地的战争打的没那么激烈,可依旧有许多房屋道路需要重建修补。
暂停修建这些损毁的设施会激发民怨,蜀地本身就不太稳当,现在又被征兵0万,又动员了0万的劳力修建防线……差不多已经到了极限了。
这也是为什么蜀地的沿海防线如今还是这个样子的主要原因:没有原材料,也没有武器装备,就只有轻步兵在挖坑……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根据蜃国的抗登陆经验,在沿海布置防线,很快就会被唐军的航母舰队摧毁。
对方的舰载机可以提供非常精准的点摧毁支援,登陆部队又能征善战,沿海防线一般情况下只能坚守一天到两天时间。
所以,在二线部署更多的部队,依托地形进行更好的部署或许可以坚持更多的时间,这是蜃国部队的防御经验。
尽管这样的防御经验是在抵抗兽人部队登陆的作战中打出来的效果,可经验毕竟是经验。实战表明,在二线部署部队,确实比在滩头部署部队更划算一些。
但划算不划算并不是衡量战术部署的唯一标准,再划算的设计也改变不了沿海防御孱弱的事实。
二线布置防御部队的缺陷其实也很明显:放弃滩头就等于说是放任唐军上岸,唐军上岸之后的战斗力真的很强,孙光觉得自己手里的这些歪瓜裂枣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
实际上他预想的非常正确:他手里的秦军主力满打满算也就5个师不到10万人,剩下的部队都是二线“填线宝宝”。
看起来浩浩荡荡数十万大军,可真打起来,这些部队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9八k步枪,还有一些山炮,牵引式榴弹炮……又能把强大的唐军怎样呢?
眼前的景象依旧热火朝天,孙光实在是不想败人兴致。陪同的团长正在介绍他的阵地部署,听起来那叫一个信心满满。
他的防线上计划要修建隐蔽的碉堡5个,机枪阵地90个!团里部署的机枪会在这些阵地上来回流动,组成严密的交叉火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