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章 陷阱(1)(1 / 2)

加入书签

罗嘉不知道自己还该不该相信他。

她在犹豫要不要现在摊牌,但又没有十足把握。

方子贞这时被医生们推出病房,古非忽然拦住,“慢着!”

包括罗嘉在内,所有人都愕然望着他,罗嘉问:“你要干什么?”

古非顾不上解释,他望着方子贞,想起刚才电话里那句提醒——“所有线索都给你了”。

他嘴角弯起弧度,浮现出邪气的微笑。

那个线索肯定就在方子贞身上了。

他根本不顾及其他人的反应,动手在女孩身上检查起来,把周围人看得目瞪口呆。

“你别太过分了,她还是个孩子!”罗嘉都有点儿看不下去了。

古非也不说话,忽然扳住女孩下巴,强迫她张开嘴,用手指在她的门牙上摸了摸,稍微用力把其中一颗牙摘了下来。

罗嘉看着都疼,正想发飙,只听古非说:“这不是她的牙。是后装上的。”

“什么?!”罗嘉仔细看,发现这颗牙齿白皙剔透,颜色跟女孩其他的牙齿确实很不一样。“这么看着跟你之前发现的那颗牙很像呢。”

“没错。那也是一颗门牙,两个应该是一对。这就是苦无留下的下一起案子的线索。”

“线索就是两颗牙齿!?”罗嘉很是费解。biνne

“准确说是这颗牙。”古非摸着牙齿,已经感觉到了不通寻常的纹路。

他仔细检查,在牙齿里侧发现了一些刻痕,是一串数字——“20-11-16”。

他稍一沉吟,已然揣摩出了其中的含义,随后便离开了医院。

罗嘉问他那串数字是什么意思?

“回警队就知道了。”古非说得模棱两可。

眼下还得靠他,罗嘉只好把猜忌暂时藏在心里。

……

……

回到警队,古非找来那个黑皮账本,翻找起来。

他告诉罗嘉,他每一单任务都会标记号码,便于整理。

“那20-11-16是你什么时候接的任务?”

“我没接过这个活儿。”古非把账本翻到最后一单任务,页码上写着——“20-11-15”。

“如果是苦无留下的这串数字,这能是什么意思?”

古非想了想,把账本一直翻倒最后一页,发现压着一个便签。

便签上写了两首诗——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罗嘉不解的问古非,“这是你写的?”

“不是。”

“如果这是苦无写的,他给你留两首诗干什么?”

古非琢磨了半天,摇头放弃,“我也不知道。我出去走走,或许能想出一些门道儿。”

罗嘉看他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禁暗自起疑,拿着那个便签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这两首诗有什么含义。

她忽然猜想,莫非这其实是一组密码,它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字面的意思?

于是,她想到省里刑事调查局的那些专家,其中就有一个精通密码学的,于是给他打电话试试。

果不其然,那个专家听罗嘉念完诗,马上说道:“这是反切码啊。”

“反切码是什么,王老师?”

“是古人设计的一种军事密码。原理就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这种密码始创于东汉,在明朝被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进一步改进。他还专门为反切码编了两首诗,作为‘密码本’。”

“就是我刚才念的那两首诗?”

“对,就是那两首诗。这是用来加密的密匙,应该还有加密后的密文。”

“密文?应该是什么样的?”罗嘉问。

王专家说:“通常是一组数字。”

罗嘉心中一动,急忙又去翻看古非留下的那个黑皮账本。果然,往前翻两页就发现在上下行的文字之间多出了几组阿拉伯数字。如果不明白其中含义,很容易被忽略。

她把这些数字整理下来,抄在一张纸上——76八4,6647,八934,7462,1254,0732,1042,3452,1265,1八02,3559,1045,292八,5634,3424。

罗嘉又问王专家,反切码是怎么应用的。

王专家耐心解释,“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八,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考虑到现在的汉字只有四种音调,所以顺序编号就变成了1——4”

搞懂了原理,罗嘉马上着手破译这组数字。反切码很复杂,她费了一番周折,最终翻译成了一串汉字。华尙悦府西十二十七五罗嘉圈套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