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3章 林氏出入账(1 / 2)

加入书签

相较而言厚了两倍不止的另一册,扉页上则是笔迹完全不同的清丽字体:林氏出入账。

这两个册子,一本是父亲林如海回江南任官开始的随记。另一本,则是母亲贾敏自嫁给父亲开始,便细心记录下来的家中账目。

江南官场之糜烂腐坏,与四姓之盘踞、开国功臣之横行,都脱不了干系。

林如海自己的随记,完全直出胸臆,一起头拍案怒骂,后来左支右绌。待贾敏去世,则颇有些伤心绝望。

直到察觉自己的身子也开始迅速破败,林如海开始在随记中表达疑惑。

随记停止的日期正是贾琏带着自己回到扬州的那天。

林如海最后记了一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呵呵。

所以,对于贾琏代表贾氏去“接收”林家家产,顺便送父亲入土,父亲心里是有数的。

林黛玉看着那一行字,尤其是最后的“呵呵”二字,只觉得韩昌黎的诗从未如此刺眼过。

她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

再之后,只怕因为贾琏不分时间地出现在父亲床前,所以父亲再也没有机会再动笔了。

黛玉慢慢地合上扬州随记,手指留恋地在扉页上抚摸片刻,放在一边,又展开了母亲留下的账目。

贾敏不愧是贾母最心爱的女儿,教导得心细如发、冰雪聪慧。

账目上除了进入财货的数量,还有细细注明的事由,中间牵涉的人物,甚至还会在时隔若干年月之后,翻回头来补录该事件的结果。

黛玉轻轻地翻看着,忽然手一顿。

她看到了那四个“大石榴”的标注。

“有孕四月,二表嫂赠礼,来自西府。产子后,敬献太子妃。太子妃难产而死。爱子夭亡,二表嫂无一字额外抚慰。母寿,宴间探问西王妃,竟似不知石榴事。怪哉!”

那四个石榴,在如今的太平盛世,都可以被当做贡品,给太上送来祝寿。

可见在十数年前,又是何等的宝物!

这样的东西,被娘家的表嫂当成贺喜孕事的礼物,自是理所应当。

然而宝物由来之处的当家主母,竟然丝毫不知此事!

所以,母亲起了疑。

黛玉盯着那一页账目,一颗心慢慢地沉了下去。

母亲探问的结果,自是对西王和小史侯夫妻起了疑心。

可与此同时,西王妃被如此试探,回家必然也会询问丈夫。那么,西宁王与小史侯夫妻,又会否因此,生出别样心思呢?!

黛玉慢慢地合上了眼睛,往后靠进了坐榻深处。

母亲出嫁,依着外祖母的心性,陪嫁的人里,除了贾家的人,必然也会有史家的人。

不论对小史侯夫妻,还是对西宁王,母亲和她肚里的孩子,甚至自己和父亲的存在,其实都不应该是多大的妨碍。

但那时的太子,是政敌。

若能通过母亲和父亲的手,把这东西送给太子妃,极有可能会对太子造成打击。

果不其然,虽然诞下麟儿,太子妃却难产而死;太子经那一事,性情大变,从此多疑。

事情到此为止,各方如意,也就过去了。

可偏偏,母亲太聪明了。

她从小史侯夫人没敢多加问候经历丧子之痛的自己这件事上,察觉到了蹊跷。

所以借着贾母的某次寿宴,试探了西王妃。

而这等隐秘事,西宁王竟然一时疏忽之下,没有编来合理的借口,知会西王妃。

自己拿了石榴,所以幼子夭亡。太子妃拿了石榴,所以难产而死。

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若是发觉了可能的凶手,她会怎么做?大约,会歇斯底里地报复吧?

所以,为了斩断母亲报复的可能,也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成为荣宁二府跟西王反目的导火索,那些人,一定会对母亲和父亲出手……

最可惜的是,大约是为了保护父亲和自己,母亲压根没有露出半点声色,只是默默地把这个疑惑记录了下来,而已。

西府,小史侯,夫人。

呵呵。

黛玉的手缓缓用力,握住了那本账目。

翌日清晨。

昭明帝来请安。

太后满眼关切:“昨儿那么大的事情,可有人给你气受?我能帮你什么不能?”

昭明帝笑着安抚太后:“太上已经帮了儿子一回,如今儿子还能办。若是后头办不好了,儿子再来求母后帮忙。”

“我刚听昭庆说,金陵薛家的大姑娘,被忠顺王看上了,想要求了去当儿媳妇。

“这倒是个好事儿。你回去问问贾氏,若是果然有这个动议,索性赐个婚。

“让忠顺去忙他儿子的亲事去,省得天天在你跟前指手画脚的。”

太后仍旧积极地给昭明帝出主意。

昭明帝听得眼睛一亮:“哦?还有这等喜事?昭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