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3章 西魏使者金义渠求见(1 / 2)

加入书签

“信函我先收下,有用无用,王爷自有定夺,但若是此次情报再次无效,你我之间便彻底失去了信任,以后断绝往来吧!”

金玉渠伸手接过信函,寒声说道。

“那在下便先行告退!”

“不送!”

等到那领离开,金玉渠暗中派人尾随,然后转入后院。

“王爷,我看来人斩钉截铁,似乎信函中,真有咱们想要的情报。不过下官以为,沈安此贼虽然可恨,但实在太过诡异,一定要三思后行。”

见到耶律雄基,金玉渠将信递了过去。

不过他知道王爷对沈安的恨已经深入骨髓,生怕王爷会冲动上头,又带上了一句提醒。

“哼!沈安贼子害本王损失数万将士,此子不死,我意难平!但你不说,我也会小心在意。”耶律雄基说着拆开信函。

“咦?竟有这等事?”他看了一眼后,脸露讶异:“沈安竟然又得罪了晋西刘氏,神火枪又是何物?”

信函中,把沈安最近发生的事情,都详细说了一遍,开篇便显示了充足的诚意。

随后还附上了一张神火枪的图案,以及简单的威能效果。

“信中说,沈安现在是内忧外患,前次的土匪围城,实际是晋西刘氏在幕后操纵,而大梁朝廷又在他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命他在雁荡关和龙朔之间修建一座城池。”

“对方并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只是叙述情报,看起来这次是诚意满满,但明里暗里却还是想让我们当刽子手。”

金玉渠也扫了一眼,狭长的眼睛里寒芒闪烁。

“你说的没错,咱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给他当刽子手了,但本王却有了新的想法。”耶律雄基将信函放下,双手背在身后缓步走动起来。

金玉渠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试探问道:“王爷莫非是想趁着沈安眼下困局重重,趁机策反拉拢?”

耶律雄基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定夺。

“没错!沈安虽令我损失惨重,但不失为一个难得的人才,神火枪咱们只见其形,未见真容,可仅凭百余人手持此物出击,便击溃土匪,威力可见一斑。”

“若是能将沈安拉拢过来,我西魏获得神火枪后,定然可以横扫大梁,入主中原。就算沈安不接受我们的拉拢,也得想方设法将神火枪弄到手。”

“而且他还实际掌控着江淮之地,又与月照交往甚密,得他便得到了半壁大梁。”

“所以这次的刽子手,我们就算想当,也要等上一段时间,你收拾一下,找机会亲自去一趟龙朔。为表诚意,立刻传令边境大军,后撤五十里。”

“不过你此去定要低调行事,切勿让沈安以为我们想故意挑拨其与大梁朝廷的关系,但若是拉拢不成,回城之后咱们再大张旗鼓宣传一番。”

对此金玉渠也没有意见,两人又商量了一下细节,事情便彻底敲定。

衙内正堂。

秦二郎终于回来了,看到正在处理公务的沈安,直接走到身旁,揽住他的肩膀,兴高采烈地说道:“好徒儿,你总算办了一件正事!”

“你丫的也春心荡漾了?”沈安没有抬头,刚刚程穆送来了一份朝廷发来的公函。

其中的内容涉及到秋收之后的梁魏之战,说是朝廷为做好完全准备,要求他们州,配合靖安王在雁荡关和龙朔之间,新建一座城池,拱卫雁荡关。

这本是靖安王世子当日答应沈安的事情,但是到了朝廷那边,却变成了州的事情。

朝廷给出的理由便是前几日黑虎寨土匪败退之后,竟然一路畅通无阻的直奔雁荡关。

所幸靖安王兵精将猛,主动出击,在城外五十里处歼灭了这群土匪。

为此,朝中有人上奏,称赵郡乃是京城门户,雁荡关又是重中之重的关隘,必须提前设防,因此便有了这道公函。

其中有什么猫腻,不言而喻!

太子再次出手了,而靖安王似乎也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看来靖安王对拉拢他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这里面肯定不乏晋西刘氏在里面掺和。

秦二郎还不知道此事,他松开手,一屁股跳到公案上,笑着说道:“我倒是也想给你找个师娘,不过我这人讲究随缘,有则合之,无则不求!”

“但你给兄弟们找媳妇这事,我是举一百只手赞同的,你不知道咱手下那群大老爷们,别看打仗嗷嗷叫,可其实都是命苦之人啊!”

“大部分都没爹没娘没亲人,听说能找个媳妇暖被窝,都高兴成孩子一样,天天来问我,啥时候轮到他们换岗,搞得我这次回来都不知道该带那些人了。”

他一边说着,看到公案下还放着一壶酒,又跳下来捡起,往口中塞了个满满。

脸上的神色兴奋中带着一丝纠结,看来轮岗的事情,确实让他挺头疼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先带谁回来,丢下那些兄弟继续戍边,都于心不忍。

“你丫的给我站远点!这是公堂,在这里瞎搞胡搞!被人看见多不好!”沈安将其推到一旁:“今天你正好回来了,说说你对边境的看法吧!”

朝廷既然已经下了公函,让他去筑城,虽然心有不甘,但明面上却不能拒绝。

但眼下春耕在即,百姓忙着播种,无法调动,便只有尽量压缩各方人手,挤出一部分人去干了。

其实公函上并没有给他时间限制,所以他本可以不用太着急,随便派些人做做样子即可。

可他的性格从不是敷衍的人,他要做就做好,而且他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龙朔真的失守,也能退而求其次。

所以如果西魏大军在边境并没有什么动作,他便准备从秦二郎手下抽调一些人手。

可是西魏大军却突然后撤了五十里,也不知欲意何为,让他不敢贸然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