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的阎锡山 为什么对教育却是那么慷慨?(1 / 2)
阎锡山小气抠门简直出名,甚至现在山西人被全国认为抠门都跟这个阎老头的所作所为分不开,更过分的是,据说他因为抠门把本来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定的民国主席,也就是民国第一把交椅白白丢掉了,让人哭笑不得。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即使阎锡山当时很大方地大把大把花钱,也不一定能改变事物发展的总的走向。而实际上这位老西肯定不会那样做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抠门军阀,却做出了这样一件事情:
辛亥革命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山西全省建校数只有5566个,儿童入学数145266名,培育教员数6706名,筹措经费数400079元;可到了191八年,仅仅过了6年,全省建校数就达到141八9个,儿童入学数467069名,培养教员数166八2名,筹集经费数1039343元,几个数字都达到原来的2-3倍,尤其儿童入学数是原来的3倍还要多。
老西儿对教育如此重视,全省大部分县级政府自然要将搞好义务教育当作第一要务来抓,在行政开支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一般都是最大。,如忻县全年教育经费122021元,占该县当年行政费总开支的61,定襄县全年教育经费64543元,占该县当年行政费总开支的50,大同县全年教育经费917八9元,占该县当年行政费总开支的57,比例之高令人咂舌。
阎锡山认为,什么钱都可省,唯有教育不能省,因为教育是世间第一样积德的事情。他说道:“世上万事都可省钱,只有出钱教子弟求学,是与自己后人积钱的法子。故此钱万万不可吝惜,纵然自家现时没有学生,也断不可出异言,要知学校是永远的,无论谁家将来必有子弟入学。况且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一样积德之事,你们须以此理告人民知之。”在遇到不想接受教育的群众时,政府甚至动用警察力量强迫一些民众接受义务教育。
不能不佩服山西对于义务教育之忠实努力,自从民国七年开始试办,到了现山西省100个学龄儿童中已有70多人在国民小学里做学生了。山西之下的第二个省份(江苏)只有20多。可见,真正实行义务教育的,算来只有山西一省。——教育家陶行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