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清朝最后的太监总管晚年靠卖煎饼果子为生(1 / 2)

加入书签

太监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下的一个畸形产物,这一制度伴随着我国古代历史延续了几千年,成了古代皇室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清朝宫廷太监最多时能达到4000多人。其实、太监在古代社会已然成为一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正当职业,甚至对于很多家庭贫困的普通人家来说它成了出人头地的唯一渠道。

当清朝统治走向末路之时,紫禁城内数量庞大的太监的遣散问题成了宣统帝溥仪必须要摆上日程的事情,或许对于溥仪来说,遣散这些太监并不是难事,他下令每个太监发放三块到五块不等的遣散费让他们离开皇宫就是。但是对于这些太监们来说,被遣散事小,遣散出宫之后的去向却成了他们最大的困扰。

据清末太监的回忆录记载,清朝末年的太监们被遣散出宫之后的命运无外乎三种,第一类太监,他们在宫内身份低下,工资拿的少,而且年龄也大了,出宫之后既无积蓄,也无亲人,只能流浪街头最后被冻死饿死。

第二类太监,也是大多数,在出宫之前交过会费,出宫之后就去了设在寺庙的养老院,后半生至少能吃饱穿暖。

第三类,也是少数,这类太监在宫内多有官职,积蓄不少,被遣散之后回家乡广置田宅,有的甚至还广纳妻妾,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太监就是清朝最后一个太监总管小德张。

小德张也叫张兰德、张恒泰,但这些都是慈禧赐给他的名字,他于1八76年出生在天津静海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个靠海吃饭的渔民,家庭异常贫困。穷人的自尊心都很强,这一点在小德张身上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12岁时、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让他倍感屈辱的事情,而正是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