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举鼎绝膑”的由来(2 / 2)

加入书签

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嬴姓,赵氏,名荡。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于前310年至前307年在位。秦武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君王,他不像那些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那样擅长治国之术,建立了名垂千古的功绩,相反他从小便长得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或许是因为他自己孔武有力的缘故,他对那些跟自己一样勇猛的人也很青睐,他对这些人都予以重用,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

在这些猛士中,就包括一个叫孟贲的人。据明朝家冯梦龙所写的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记载。这个叫孟贲的人勇不可当,书中形容他如果在水面上游行,那么他连水里的蛟龙都不怕;如果他在陆地上行走,那么就算是老虎和豺狼都要避他三分,他发怒的时候,声音可以震动整个天地。虽然说这里的描述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孟贲的的勇猛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他和秦武王之间进行的一场举鼎的比试,却直接造成了武王的早逝。

当时秦军在大将甘茂的率领下攻克了韩国的重要城池宜阳,逼近了古都洛阳。秦武王带着任鄙、孟贲两人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洛阳,他们在太庙看到了周王室所铸造的九个大鼎。这下秦武王的心按捺不住了,他问孟贲是否能够举起大鼎。孟贲当然不会拒绝武王的要求,只见他大喝一声,两手抓住鼎耳,大鼎就这样离开了地面将近有半尺。武王看到孟贲举起了大鼎,当然也不能退缩,于是迈开双腿,使出全身的力气,鼎也被举起了半尺,这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秦武王在放下鼎的时候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右腿上,只听一声脆响,他的胫骨全断,立即昏了过去。武王随后便不治而亡,享年二十三岁。

秦武王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荒唐举动下,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和哀叹。

这就是成语“举鼎绝膑”的由来,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应该谨慎思考之后再行事,不要只凭自己的一时冲动做事,这样可能非但做不好事情,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a href="ps:hng" tart="_bnk">ps:hng</a>ㄚue八/

秦武王是秦国的国君中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他只在这个位子上坐了三年便离世了。说起来他的离世也是非常离奇的:因为秦武王自小便长得身材高大,勇猛魁梧,因此他十分喜欢跟人比试武力,以展示自己的力量。这一比却比出了使事,他和自己手下的一员猛将孟贲比试举鼎,当他看到孟贲稳稳地举起了大鼎之后,便也想不顾一切地想举起大鼎,他举是举起来了,但是在放下鼎的过程中,却因为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右腿上,顿时昏了过去,几天之后便不治而亡,享年二十三岁。

真令人惋惜之至。

秦武王死了之后,因为他并没有子嗣,一时之间朝堂中为立谁为国君产生了争执。当时秦武王的弟弟公子稷在燕国做人质,赵武灵王知道后,用计让丞相赵固将他从燕国迎入赵国,再送到秦国去。但是朝中的大臣们反对公子稷继位,后来还是在大将魏冉的支持下,最终继承了君位,这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