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两蹶名王!(2 / 2)
李定国的胜利引起了秦王孙可望的嫉妒,孙可望假意邀请李定国商议国事,企图加害李定国,李定国识破了他的诡计,只好带兵离开湖南,返回南。孙可望想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湖南攻打清军,结果大败。
孙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历帝退位。他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除掉李定国,于是亲自率领十四万大军进攻南。但是,他的将领们非常痛恨他的分裂活动,双方交战时,都站在了李定国一边,孙可望的大军也随之瓦解。孙可望灰溜溜地逃回贵阳,却遭到留守士兵的反对。走投无路之下,孙可望逃到长沙,向清军投降。
由于孙可望的叛乱,大西军和明军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公元165八年,清军在投降将领吴三桂、洪承畴的带领下,分三路进攻南、贵州。李定国分三路,都战败而返,只得退回昆明。永历帝和他的几个亲信官员慌忙逃往缅甸。
永历帝逃往缅甸后,李定国继续在南边境集结人马与清军作战,准备收复失地。他先后十三次派人去接永历帝,永历帝都不敢回来。
1661年12月,吴三桂率领10万清兵进入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将其带回昆明。永历帝一到昆明,就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至此,最后一个南明政权彻底覆灭。
李定国闻讯,命人为永历帝发丧,全军将士穿白衣,李定国披发徒跣,号诵抢地,双目血泪,其后悲愤成疾,重病不起。
李定国与大清帝国苦苦抗争了十几年,但他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前,他对儿子和将士们说:“宁死荒外,勿降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