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医疗(2 / 2)

加入书签

“不用,救死扶伤是我应该做的,真要感谢,也要谢谢朝廷支持在这里建医馆。”孟昌扶起孔文。

“是啊真的要感谢朝廷啊!”

“好了,你们好好休息,我先走了,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孟昌说完转身离开。

孔文看着躺着的李武三心中庆幸朝廷在县城建了医馆,要不然三这伤不知道要怎么治啊。

从几年前东宋朝廷就开始在各地建设由朝廷控制的医馆,这还是因为之前为了清理土人导致有不少宋军受伤,于是当时的大臣向赵文海建议推行由朝廷控制的医馆,之前私人的医馆不仅收价高,而且医术也参差不齐,为了治疗士兵以及降低东宋百姓的死亡,故而赵文海下令在东宋国内凡县以上的城镇都要由各官员出资建立一个医馆。

当然前期由于医生的有限这个政策只在临安附近推行,并且医生还都是从军队里抽调的军医。

这条政策真正在全国推行还是在赵晋鹏登基后,在皇甫玉林的建议下,赵晋鹏因之前在基层待过,知道医生的重要,于是他下达了一条着名的命令:“无论如何,也要将医馆推行到各地去。”

于是在赵晋鹏全力支持下,大批的财政被投入到建设医馆和培养医师中,为此东宋朝廷还在临安等大城市建立了专门培养医生的学院,这学院培养的医生会根据能力分配到各地医馆。

而且在东宋迁至海外那么多年对医术也有发展,多年前有医生根据华佗的有关医学知识又开发了外科医术,刚开始人们对这个外科医术是信不过的,毕竟传统的中医还是很好的。

但随着与土人的接触斗争,受伤的人数逐渐增加,而用中医治疗一些外伤又太慢,因此外科医术逐渐被人们接纳。

而随着多年的发展与融合,中医逐渐变为不仅外部治疗也进行吃药治疗,而东宋的医馆也简单的分为内科、外科、产科和儿科等类别。

每个医馆里除了看病的大夫,还有数十名辅助大夫护理病人,煎取药品,包扎伤口的学徒。

本来医馆还想选取一些女子充入医馆,作为这个时期最早的护士,但此举不但遭到了众多大夫郎中的反对,而且根本没有女子愿意进入医馆。

在传统的世俗眼光中,女子性质属阴,而生病受伤,则需要尽量避开阴邪之物。另一方面,护理病人,难免肢体接触,这也让东宋的妇人,难以接受。

虽然东宋的风气思想改变不少,但还是有不少传统思想改变不了,就算东宋对女子包容不少,从官上学可以,但是入医馆不可以。

为了提高东宋医学事业的发展,赵晋鹏下令临安印刷工坊不计成本地将之前从中原搜罗带来的各类医学书籍进行了大量油印,主要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籍,分别油印了百余册,分发给所有的郎中和学徒。

医学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非常讲究学以致用的学科,并且从事医学之人,也是可以靠不断积累经验,以提升其医术。

而东宋目前各医学学院的医学水平,自然不期望能短期之内,培训出一大批杏林圣手,但起码能应对目前条件下的普通疾病伤患。

但不管怎么说东宋朝廷对医馆大力的支持建设确实提高了东宋百姓的寿命,也为东宋百姓提供更多的医疗条件。

李武三在医馆休息了几天后便出院了,毕竟医馆也是收钱的,但朝廷控制的医馆比私人医馆要便宜多了。

:。: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