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一章:蒋大人,孩子们能有什么坏心思?(1 / 2)

加入书签

“咱们大明现行的包税制,先生肯定也清楚。”

“每到收取田税期间,把地方上田地多,影响力大的乡绅叫到县衙,大家坐在一起喝喝茶,聊一聊。”

“分配好每个乡绅的包税范围后,乡绅先用家族粮食,把朝廷的田税一次性交齐。”

蒋进忠看朱棣若有所思,继续说道:“咱们当官的省时省力,最主要,绝不会耽搁朝廷制定的田税收缴期限。”

“对于为官者来说,朝廷的任务很重要!”

“按时、或提前完成朝廷任务,不但代表仕途安全,更代表政绩。”

朱棣点点头。

乡绅有足够多的粮食,几十家联手,就能一次性把田税在短短几天内交齐。

官府就不需要和百姓去扯皮。

要知道,不是年年都风调雨顺。

官府直收模式,遇到年景不好的年份,催缴扯皮会十分麻烦。

包税制,就没这些麻烦事。

包税制相当于,乡绅从官府手中,打包购买了债权。

当官的完成了收税任务。

还把扯皮麻烦的债权打包卖了出去。

“蒋大人,往年乡绅替百姓垫付田税的粮食,有没有陈粮?”朱棣询问。

蒋进忠脸上有些尴尬,讪笑,“有是有,有三四年前的陈粮,也有一两年前的,当然也会有新粮食。”

“掺杂在一起。”

“当然,即便是陈粮,我在江宁县任期两年内,所有陈粮都必须是可食用的!”

“果然!”朱棣摇了摇头。

乡绅用陈粮购买官府手中的‘债权’,已经是用低价拿债权了。

要知道,三四年前的陈粮和新粮,在市面上的价差不!

乡绅用低价购买了债权,转头就去向百姓催缴新粮,本来通过这么一倒腾,就把家中多年积压的陈粮,倒腾成了当年新粮

而在催收债权的过程中,乡绅还进行了溢价!

朝廷定每亩五斗,乡绅催缴最低是每亩六斗,甚至更高!

就连筛选出,不够饱满的粮食,都不给百姓留下,会通通带走!

这哪里是什么苦差事。

分明就是最赚钱的生意!

官府的田税债权,也是最优质的债权!

这类债权,古往今来,都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到手的!

收敛思绪,朱棣转头,“蒋大人,催缴田税这个生意,很多人喜欢做吧。”

“不不不!”蒋进忠连忙摇头,“朱先生这回可猜错了,每年乡绅们都是很不愿意,得官府请到县衙,喝茶、吃饭,好一顿安抚,才能定下来的!”

呸!

如果有乡绅在面前,朱棣会直接喷对方一脸口水。

“蒋大人被骗了!”蒋胖子显然被乡绅表现出的不积极骗了。

这么优质的债权,这么赚钱的买卖,这些人会不愿意?

蒋进忠狐疑看着朱棣。

朱棣询问:“今年的包税分配了吗?”

蒋进忠摇头,“还没,我不是想通过试点,确定收税过程中,人吃马嚼到底会产生多大火耗,然后给乡绅定最高额度嘛,所以包税任务还没有分配。”

闻言,朱棣瞧着蒋进忠,这胖子其实真算是一个好官了。

“今年不妨换个方式。”他笑着说道:“你通知江宁所有大地主,凡是拥有一百五十亩土地者,都可以参与包税竞拍。”

“竞拍?”蒋进忠不解看着朱棣。

“竞拍就是竞争出价,选最优者,把以往十几个村儿,成片的大债权,统统拆分成以村为单位的债权。”

“这样,地主就有能力参与竞拍。”

地主就是蚂蚁,士绅地主就是大象,引入一群蚂蚁去对付大象。

同时,地主有得赚,把财富流向地主,总比全都流向士绅大地主好。

“一个拥有一百五十亩地的地主,拍不动十几个村儿的片区,竞拍一个村儿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到底谁能竞拍成功,就要看他们的承诺了。”

“官府把田税债权,交给向百姓收缴额度最低的。”

田税债权,分明就是一个诱人的优质债权。

以前,一般的地主,没有人脉,没有雄厚本钱,无法给官员好处,根本无法参与。

只要把大债权,拆分成村为单位的债权。

绝对有大把人抢!

朝廷法定田税是五斗。

他们购买债权后,五斗半都能赚不少!

可别看,百姓只得了每亩半斗粮的实惠。

遇到春季大旱,一个家庭,一斗粮食,再加上野菜、树皮、树叶子就能多熬一个月!

以他和妙云为例,他们是村儿里田最少的。

每亩得半斗,十亩地就是五斗!

多出来的五斗粮食,就可以保证熬五个月时间!

每斗粮食,都代表着一条血淋淋的生命!

啪!

蒋胖子琢磨了好一会儿,突然猛地一拍大腿,接着,伸出两只油腻的手,抓住朱棣,“朱先生,你就真不能给我当幕僚师爷吗?”

“这办法好!”

“在直收无法实现前,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陛下知道了,都得夸赞我!”

蒋胖子两只眼睛,冒光看着朱棣。

朱棣哭笑不得抽了抽手,可惜没抽出来,无奈笑道:“蒋大人,你有事,只要请教,但凡我会,我肯定知无不言,可混官场还是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