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9章 四海臣服?(1 / 2)

加入书签

十月十七,节在霜降。

一年当中,数&ot;霜降&ot;这一日昼夜温差最大,早晨的紫禁城还寒风凛冽,但到了晌午时分,却是微风徐徐。

许是因为身上的官袍实在是有些碍事,在得到朱由校的允准之后,暖中的几位朝臣纷纷行至偏殿,脱去了身上的&ot;冬装&ot;,转而换上了轻便的常服。

待到众人重新落座之后,刚刚还有些嘈杂的暖再度恢复了平静,规规矩矩坐于暖中间的几名朝臣正默默的传阅着手中的奏本,脸上的表情有些耐人寻味。

约莫十天前,天子便将他们召进宫中,一番寒暄过后,便将话题代到了一望无际的塞外以及蠢蠢欲动的蒙古鞑子。

虽然天子没有直接将话说死,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展露无疑,既平定了建州女真之后,武德充沛的天子又打算对蒙古人动手了。

虽然觉得此举有些&ot;穷兵黩武&ot;,但面对着威严日重的天子,众臣也找不到太好的理由反对,户部尚书毕自严这两天更是已然开始筹措粮草。

得益于&ot;农政&ot;的推行,虽然这些年气候恶劣,百姓收成有限,但朱由校大力推行的&ot;番薯&ot;,&ot;土豆&ot;等物却是丝毫不受影响。

虽然相比较传统粟米,这些农作物的口感略有不足,食多也有些胀气之兆,但总归能填饱肚子,充当军粮倒是在合适不过。

在朱由校的&ot;授意&ot;下,朝廷的有司衙门纷纷开始活跃起来,锦衣卫及东厂的番子更是络绎不绝的朝着山西赶去,一副山雨欲来的样子。

虽然知晓短时间内开战的希望不大,但以天子的性子来看,只怕来年开春之后,大明这头庞然大物便会在朱由校的命令下,开始疯狂的运转,与蒙古鞑子的战争已是势不可免。

五天之前,一封由宣大总督杨肇基亲自所书的奏本更是令得紫禁城中&ot;风雨交加&ot;。ъine

坐镇宣大多年的杨肇基凭借经验判断,已然重新回到归化城中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定然不甘寂寞,十有八九会趁着朝廷王师无力他顾的当口,扣边犯境。

基于此等原因,宣大总督杨肇基上奏,调请坐镇京师的神机营入&ot;晋&ot;,继而护持地方。

同时话里话外还言明,如若事情有变,他或许会主动领兵入塞,进犯来敌,将战场放在漠南草原之上。

朱由校本就有征讨蒙古之意,宣大总督杨肇基的这封奏本与他一谋而合,故而近些天兵部及城外京营可谓是&ot;剑拔弩张&ot;,随时等候出征的命令。

但随着昨日晚间时分一封新的奏本入京,紫禁城数日以来的&ot;喧嚣&ot;瞬间化作平静。

&ot;诸位爱卿,如何看呐?&ot;

沉默少许,待见得身前众臣已然将奏本传阅完毕,始终沉默不语的朱由校终是开口,脸上的表情也有些耐人寻味。

&ot;回陛下!&ot;

&ot;赖陛下乾纲独断,先平定陕西乱局,建州女真不日也将被铲除,今又有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请降,臣为陛下贺!&ot;

首辅方从哲一扫数月以来的&ot;阴霾&ot;,郑重行礼起身回应,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回想起过去数月的种种,这位沉沦宦海多年的老人也不由得心神激荡,声音颤抖。

他终于&ot;苦尽甘来&ot;,等到了大明中兴,四海宾服的这一天。

大明以武立国,曾经令得四海臣服,成祖时期更是有三宝太监郑和六次出使西洋,声震海外。

但自&ot;土木堡之变&ot;后,如日中天的大明便是迅速衰落,虽然有&ot;万历三大征&ot;恢复了些许声势,但仍大不如前。

如今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竟然主动请降,这定然能极大的提升民心士气,举国欢腾。

一想到自己在人生的暮年还能经历如此&ot;盛世&ot;,四朝元老方从哲都不免情难自已。

一旁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徐光启等人对视了一眼之后,也是一同起身附和:&ot;臣比陛下贺!&ot;

纵然眼下士气正旺,他们也有&ot;野心&ot;北征蒙古,但两军交战便免不了损伤,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民年百姓。

若是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主动请降,倒是最好不过的结果。

&ot;如此说来,林丹巴图尔陈兵归化城,也是为了与我大明和谈?&ot;

案牍之后的朱由校嘴角带笑,不置可否的问道,但距离其最近的司礼监秉笔王安却是清楚的看到天子毫无涟漪的眼神,好似完全不为所动一般。

仿佛从始至终,天子都没有将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ot;请降&ot;这等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放在心上。

&ot;这&ot;

此话一出,暖中喜庆的气氛便是一滞,首辅方从哲等人脸上的笑容也是一僵。

不管从哪个角度&ot;洗地&ot;,似乎都不好解释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陈兵归化城的行为。

&ot;罢了,或许是朕多心了。&ot;

&ot;如若那林丹巴图尔真心请降,别着礼部好好商议一番吧。&ot;

见得身前朝臣的表情都是有些不太自然,朱由校反而微微一笑,轻轻摆了摆手,出言安慰了一番身前的心腹们。

现如今大明屡战屡胜,士卒战力正值巅峰,反观林丹巴图尔的察哈尔部饱受疮痍,无力再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