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0章 各方角逐(下)(1 / 2)

加入书签

兰州城。

距离发生在会宁王府的那场&ot;祸事&ot;已是过去了几天,兰州城中已然渐渐恢复了秩序,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血腥味也是消失不见,唯有已然化作废墟的王府以及城中挂起的些许白幡提醒着路人,这里曾经发生的&ot;祸事&ot;。

兰州城中便是&ot;巡抚衙门&ot;所在,平日里就是戒备森严,今日更是显得剑拔弩张。

四周巡视的兵丁皆是神情肃然,身穿甲胄,手中的兵刃已是微微出鞘,目光阴冷的注视着街道上偶尔路过的百姓。

进到府衙正厅,气氛更是冷凝,除了粗重的呼吸声之外,便只剩下摩拳擦掌声。

负责&ot;剿匪&ot;的总督王在晋一袭红袍,当仁不让的坐于上首,面容有些凝重的盯着堂中众人。

&ot;兰州城中发生如此祸事,下官身为甘肃巡抚,难辞其咎。&ot;脸上满是愁容的甘肃巡抚洪承畴眼神迷离,起身朝着身前的王在晋拱手请罪。

早些时候,通过城中的锦衣卫,他已是提前知晓了城中或许涌进了一批乱民,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对策。

本以为那些乱民的目标应当是自己的巡抚署衙亦或者城中的豪绅富商,但洪承畴却是没有料到那些乱民竟然胆大至此,直扑城中的会宁王府。

他更是低估了这群&ot;乱民&ot;在城中的号召力,居然裹挟了如此之多的百姓,与他们一同为非作歹。

待到事情发生之后,他虽然第一时间调兵镇压,但那些常年疏于操练的卫所官兵竟是犹豫不前。

一直到天色即将大亮,城中大部分乱民已然逃之夭夭之后,这群卫所官兵方才姗姗来迟,于废墟中捉拿了些许贪得无厌的百姓和乞丐,敷衍了事。

上首的总督王在晋轻轻颔首,闻着官厅中若有若无的血腥味,微微有些失神。

大明建国两百余年,虽然也曾有不少宗室藩王草菅人命,惹得天怒人怨,但也从未发生过如此骇人听闻的祸事。

竟有万余名百姓趁着茫茫夜色,洗劫了兰州城中的会宁王府,他已然预料到,此等祸事传到中枢之后,会引起何等的轩然大波。

&ot;洪大人稍安勿躁,本官已然知晓前因后果&ot;

&ot;错不在你。&ot;

&ot;相信天子那边,也不会过于大动干戈&ot;

沉吟少许,总督王在晋的声音终是在官厅中响起,虽是有些迟疑,但却让官厅中众人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

靖北伯卢象升,靖南侯祖大寿这等辽东武将都曾与洪承畴共同在辽东经略熊廷弼帐下听命,彼此之间自是有一分情意在。

&ot;诸君,本官奉旨入陕剿匪,赈济百姓。&ot;

&ot;天子曾有言在先,凡苛待百姓者,无论官职高低,身份尊卑,尽皆镇压。&ot;

约莫半炷香过后,总督王在晋的声音犹如一道惊雷一般,在官厅中猛地响起。

哗!

官厅中顿时一片哗然,面面相觑,总督这话若是宣扬出去,定会引起一片轩然大波。

如今陕北官官相护,沆瀣一气,难不成要全杀了?而且听王在晋话里话外的意思,就连涉事的宗室藩王也不放过?

难道会宁王朱绅域仅仅是一道开胃菜不成?

官厅中的武将也是面色凝重,呼吸急促,靖南侯祖大寿更是眉头紧皱,这位总督大人好狠的心。apbiqμνne

少许的错愕过后,窸窸窣窣的私语声便是自官厅中响起,甘肃巡抚洪承畴有些迟疑的起身问道:&ot;总督大人,事关重大,是不是需要请示一下天子?&ot;

与遍布整个陕西的贪官污吏相比,兰州城中的那几名宗室藩王倒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ot;本官奉旨行事。&ot;

言罢,总督王在晋便是自怀中掏出一封黄色卷轴,交予身前的甘肃巡抚洪承畴查看。

颤颤巍巍的接过,草草的瞥了一眼之后,甘肃巡抚洪承畴便是猛地跪倒在地:&ot;臣,遵旨。&ot;

闻声,官厅中众人也是同时跪倒在地,山呼声不止。

待到众人起身过后,官厅中的气氛便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是天子有言在先,那他们自是不会有其余的顾虑。

总督王在晋心如铁石,不为所动,前些天的那场&ot;祸事&ot;已然说明城中百姓的生活已然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否则城中百姓断然不至于被&ot;乱民&ot;一呼百应。

说起来,会宁王朱绅域有如此下场,也算是其自作自受罢了。

&ot;锦衣卫何在。&ot;

环顾了一圈官厅中众人,王在晋骤然下达命令。

听得此话,包括洪承畴在内的官员内心皆是一揪,他们深知锦衣卫这个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ot;卑职,北镇抚司千户刘勇,见过总督大人。&ot;

不多时,官厅中的角落处响起一道附和声,一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自角落深处走出,跪倒在王在晋面前。

&ot;奉圣谕,凡贪墨朝廷救济粮的宗室勋贵,无论是何身份,尽皆缉拿入京。&ot;

此话一出,官厅中的温度仿佛下降了些许,半晌都无人说话,总督王在晋也是恍惚了一下,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ot;卑职,遵旨。&ot;

领命声过后,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转身朝着官厅外间走去,只留下众人仍在原地发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