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6章 天子到(上)(1 / 2)

加入书签

同一时间,雁翎关。

日头西沉,天色已晚,一轮圆月高挂于空中,大明皇帝朱由校领着两万京营儿郎驻扎于此。

雁翎关春秋时称南陵,北魏至唐又称西崤,具体何时被称为雁翎关早已不可考究,但放眼历史,始终是兵家兵争之地,易守难攻。

因为是军事要塞,道路颇为狭窄,两万京营士卒一字排开,犹如一条长蛇,蜿蜒在羊肠小道之上,瞧上去声势骇人。

自六月二十六,朱由校领兵自京师永定门而出,昼伏夜出,一路行军,终于抵达分陕扼秦的咽喉,雁翎关。

此地距离九边重镇之首大同不过三百余里,即便麾下大军多以步卒为主,但至多两天也足以抵达大同。

前两天的时候,朱由校派出的&ot;夜不收&ot;及随军的锦衣卫已是提前一步与大同城取得联系,知晓局势并未恶化,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如昔日的努尔哈赤一般,面对着城高池深的大同城依旧是毫无办法。

或许是知晓局势并未恶化,朱由校近些时日本是紧绷的心弦也是微微松了下来,此时正在兵部尚书孙承宗及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戚金陪同下,登临雁翎关,俯瞰犹如长蛇一般的军阵。

登临峰顶,左侧的洛阳川朦胧可见,右翼的西岳华山依稀可见,脚下的洛河、黄河似玉带缠绕南北,好一幅壮丽山河。

&ot;京中可有事发生?&ot;

沉吟少许,朱由校缓缓自目光收回,扭头看向身旁的兵部尚书孙承宗,他虽然领兵出征在外,临时给予了留守京中的几位部堂&ot;决断&ot;之权,但大事小情还是会有快马不断呈递至军中,汇报给朱由校。

不知是不是挂念紫禁城中的&ot;孤儿寡母&ot;,大明天子朱由校的声音竟是隐隐有些颤抖,眼神也是有些深沉。

&ot;回禀陛下,京中一切安好,倒是三边总督孙传庭上奏,陕北那边又闹灾了,百姓们苦不堪言&ot;

许是不忍打破天子的好心情,兵部尚书孙承宗显得有些迟疑,但再三犹豫之后还是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冲着眼前正在俯瞰大好河山的大明天子说道。

闻言,本是有些&ot;多愁善感&ot;的朱由校瞬间便是敛去了脸上的些许憔悴,身形猛地一滞,眼神也是变得犀利起来,声音急促的问道:&ot;怎么回事,说。&ot;

饶是知晓陕北大地常年闹灾,但朱由校心中仍是咯噔一声,他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能被孙传庭重视,并且上书朝廷的&ot;灾情&ot;定然不容小觑。

&ot;陛下,孙传庭上奏,因为去年雪灾,兼之连年大旱的缘故,陕北土地收成有限,纵然有官府及几家王府共同出面救灾,但粮食仍是供不应求,百姓们已是无力承担。&ot;

&ot;听说,已是有百姓被活活饿死在家中了&ot;

说到最后,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同时不安的望了一眼身前的天子,他身为兵部尚书,掌管天下兵马,自是清楚陕北对于大明的意义何在。

若是陕北乱起来,不提百姓民不聊生,继而揭竿起义,光是关外蠢蠢欲动的蒙古鞑子便可不费吹灰之力的挥师南下,肆意劫掠。

诸如眼下尚在大同城外&ot;一筹莫展&ot;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便可舍弃掉易守难攻的山西,河南,兵锋直指坐镇河套平原的延绥镇,甘肃镇。

&ot;什么,已经有百姓饿死了?&ot;

&ot;孙传庭是干什么吃的?&o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