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7章 大朝会(下)(2 / 2)

加入书签

&ot;告诉熊廷弼,朕不希望有下一次。&ot;

虽是心中满意,但朱由校却是面色不显,冲着身旁的司礼监秉笔点了点头,声音有些阴冷的说道。

或许熊廷弼有这样那样的苦衷,但他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时至如今,这些女真人还敢于沈阳城下逞凶的事实。

&ot;陛下放心。&ot;

感受到朱由校话中的寒意,一旁的司礼监秉笔连忙躬身应是,但心中却是有些纳闷,这段时间他能明显的感觉出来天子变得有些&ot;急功近利&ot;,对于辽东事务也变得&ot;敏感&ot;许多。

相比较天子刚刚登基的那段日子,现如今的辽东局势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天子却好像依旧有些不太满意,曾不止一次的于乾清宫暖阁之中召集重臣,讨论出兵平定女真,首付辽东的可行性。

就好像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摆在天子面前一般,逼得他需要尽快解决掉辽东事务,如此才好抽出精力,解决更重要的事。

但是现如今国内一片&ot;祥和&ot;,西南土司尽皆臣服,东南红夷也是被驱逐出了澎湖,沿海再无战事。

摆在大明面前,唯二能算作麻烦的便是日渐&ot;衰败&ot;的建州女真以及日日夜夜都在梦想着恢复昔日荣耀,再度入主中原的关外蒙古。

王安实在是有些想不通,到底是有何事发生,才会令得天子愈发&ot;急切&ot;?

一念至此,司礼监秉笔竟是缓缓闭上了双眼,开始于脑海中仔细回想起近些年有可能被他&ot;遗忘&ot;的细节。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为了解朱由校的人,王安深知朱由校所下的每一步&ot;棋&ot;,背后都有深意。

思虑良久,王安还是没有想到一个令他满意的答案,自天子继位以来,耗费其最大精力的便是辽东事务。

为此天子甚至不惜与&ot;扶持&ot;其登基的东林党官员翻脸,数次发内帑,力挺辽东经略熊廷弼。

除此之外,便是大力推行农政,力求于全国各地种植番薯,土豆等物,听说那些玩意具有高产,耐寒等特点

耐寒耐寒

突然,司礼监秉笔眼中精光一闪,像是窥得了天机一般,不可置信的抬起了头,盯着御座之上神情自若的天子。

如若硬要说这些年有什么变化发生,便是这天气愈发捉摸不透,寒意袭人。即便是官府已然做足了准备,但是这个冬天依旧有不少流民冻死在皇城脚下

难不成天子一直担心的是这个?

&ot;大伴,退朝吧。&ot;

许是察觉到了身旁太监的异样,朱由校突然出声,将司礼监秉笔的思绪重新拉回到皇极殿之中。

&ot;退朝!&ot;

缓过神来的王安连忙高喝一声,而后便是簇拥着朱由校缓缓走下丹墀,只留下有些不知所措的朝臣和一脸愕然的顾秉谦与阮大铖。

天子就这样将他们二人遗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