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战线突进(2 / 2)
所幸,现在的战局还不需要魏延觉醒自己的军团天赋来扭转,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自己还未成型的军团天赋。
嗯?子健已经率领铁骑凿穿曹军战线了吗?关羽看向已经突出曹军战线的铁骑。
关羽从容的指挥步兵部队交替进攻,对曹军的杂兵防御战线进行拆解压制。
一一一二五三二五零二一七
在关羽发动洪潮冲锋的时候,曹操也终于将华雄的铁骑本部给弄出了战线。
他们曹魏并没有能阻拦黄忠军团的军团,所以只能让具备嗜血天赋的夏侯惇率领本部顶上去。
士卒的战斗力不断上升,同样随着主将伤势的加深,己方士卒的攻击也会更加狂猛。
看着己方大军最锋锐的气势就这样被宣泄了出去,关羽也不得不承认,曹操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关羽站在指挥台上根据战局变化,将相应的指令用自己渲染出来的意志通道下达给相应的将校。
如果他们不退的话,他们就得陷入丹阳兵的重重包围当中,之后他们想退都退不了了。
他们的任务就是凿穿曹军的战线,将曹军分成前后两部分。
而管亥则是跟在黄忠和魏延后面,指挥着士卒维持住这两人打开的通道,避免黄忠和魏延陷在曹军阵线当中。
曹操通过分流的方式将溃散的士卒再次组织了起来,然后将其填充到了第三道防线当中。
关羽瞥了一眼铁骑之后,就不再关注了,以铁骑的防御力,就算是是被曹军围剿了,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伤亡。
没办法的曹操只能调动战线,给铁骑前进的方向让出一条道路,然后在铁骑呼啸而过的时候快速填补铁骑留下的空间。
因为铁骑的肆意穿插,曹军也不得不分出更多的战线来围堵铁骑,重建被铁骑凿穿的指挥线,避免真的被铁骑截断曹军腰部。
收回视线之后,关羽看着眼前的战场局势,黄忠和魏延各自被夏侯惇和夏侯渊拉住。
仅仅是三个波次的潮水冲锋,就将曹军的第一道防御战线瓦解的干干净净。
夏侯惇和夏侯渊的本部虽说连精锐天赋都没有,但是在两人的军团天赋托底下,终究还是在组织力上勉强拉住了两支军团。
面对铁骑的防御力,基础素质的差距,无天赋的曹军根本没办法破防。
可惜了,曹军的军团基本上都是无天赋的士卒组建出来的,面对铁骑的防御力,根本没办法破防。
但也只是拉住了黄忠和魏延而已,别忘了后面还有关羽在指挥大军呢。
“杀!”华雄奋力挥舞着自己的大刀,他们根本就不需要防御和闪避,就凭借这些连精锐天赋都没开启的无天赋士卒根本没办破防他们西凉铁骑。
而他们曹魏军团并不像是泰山军团一样,几乎是每个军团都具备了精锐天赋了。
曹军那边的夏侯渊和夏侯惇两个内气离体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携带着自己的本部军团再次下场了。
因为泰山军团还没有拆解到第三道防线,所以华雄直接用军团攻击开道,根本没有按照关羽的指挥从薄弱处切进去。
生与死交织的战场才是将这份底蕴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的最大催化剂。
这就是夏侯渊的军团天赋,效果是在不损害士兵的情况下,大幅、安全的激发出军队士卒的自身潜力,急行军更快且不减少战力。
而魏延的刀法初学于黄忠,后学于关羽,而魏延在这个过程中几乎都是在模仿这两人的道路。
不过,确实是个缓冲我军气势的好办法啊,不愧是被子川和子余说是具备大军团指挥资质的人啊。
第一道防线的退败并没有对曹军的第二道防线造成什么大的混乱。
关羽将视线看向了夏侯渊,其麾下的士卒在军团天赋的作用下不断的激发出自己的潜力,估摸着很快就能诞生精锐天赋了。
不要那么着急突破,最好是将自己的刀法磨炼出来,凝练出属于自己的武道意志之后再做突破的打算。
要不然当黄忠凿穿战线的时候,他们曹军就要被切割成两部分了,到时候的战局就会更加的艰难。
黄忠的军团天赋虽然不加持战斗力,但是在军团天赋的意志统合之下,高昂的士气所带来的战斗力可谓是直逼双天赋。
关羽统帅的泰山军锐气实在是太盛了,他们必须要将泰山军的锐气消耗掉一部分。
左翼的华雄本部接收到关羽的指令之后,迅速拉出了一个锋头,然后一头斜插进了曹军的战线上。
五万人的丹阳兵以百人队为一个作战单位,犹如潮水般涌入了曹军的战线当中,不断的冲击着曹军的外围防御战线。
一般统帅都是依靠号令、指挥、预判来进行整体的调度,而关羽则是依靠着意志渲染形成的操控感来指挥士卒。
如果是没有云气压制的情况,肯定是夏侯渊或者典韦去阻拦黄忠的战线突破。
一抹青辉自关羽的双眼中浮现而出,然后借助关羽神意志所统合渲染的大军意志扩散至全军,这是关羽的军团天赋。
可惜生死关头,由不得他多想,只能先活下来再说做打算了。
然后形成了以魏延为核心的一支尖刀部队,直直的嵌入了曹军的战线当中。
杨纪在见到魏延之后,也提醒过魏延需要在练气成罡这个境界中多待些时日。
“步兵继续波次冲锋,继续拆解他们的防御阵线,白马从侧翼箭雨攻击,打掉第三道防线中的有生力量,铁骑从薄弱之处切进去,给我把第三道防线凿穿。”
跟杨纪不一样,关羽现在虽然可以做到以自身意志统合大军意志,并且完成自身神意志渲染大军意志。
关羽只是看了一眼华雄的行为之后就不再理会了,只要华雄能将曹军的第三道防线碾碎,关羽才不会在意华雄用的什么方式呢。
不会写战场啊——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