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章 再请个假(1 / 2)

加入书签

rad2“好了,带他们下去休息吧!”

“另外,把也先活捉到我面前来!”

杨轩对着石彪吩咐道,尤其是在说后面一句话的时候,杨轩的眼神中迸发出了浓浓的杀意。

“是。”石彪神色一凛,当即应道。

很快,营帐之中就只剩下了杨轩一人。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书又看了起来。

读书,能使人平心静气!

又过了一天的时间,亦力把里汗国的都城已经被明军完全掌控。

一些不想投降打算逃走组织大军继续和明军对抗的人员也被埋伏在西城门外的明军骑兵给解决了。

战后统计,此一战,明军伤亡有数千人。

绝大多数伤亡都是在最后的攻城以及巷战中产生的。

自打进入西域以来,这可是头一次出现这么大的伤亡。

这对将士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打击的,不过这也是好事,俗话说,骄兵必败,受点打击也是好的。

亦力把里都城已经拿下并掌控,石亨等将领一致决定可以邀请镇国公杨轩入城了。

收到消息的杨轩带着亲兵,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城门口,石亨、徐显忠、徐承宗等将领已经再次排好队等候了。

“禀镇国公,亦力把里汗国都城已攻下,请镇国公入城!”

石亨出列,来到杨轩面前,大声道。

“入城!”杨轩平静出声。

“是。”

“入城!”

亲兵在最前面开路,杨轩和一众将领走在中间,街道两旁,是城中原来的百姓。

可以看到的是,他们的眼眸之中有着明显的恐惧。

为了快速镇压所有的抵抗分子,明军可是没有一点的留情,大肆进行杀戮。

现在都还能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味。

杨轩对此并没有批评明军,这种事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常见了。

一般情况下,抵抗激烈的城池,攻下之后是要进行屠城的。

对自己人都这样,对外人可想而知。

明军没有屠城,就感谢明军的仁慈吧!

一行人最后来到了亦力把里大汗的王宫,因为众将一致觉得,城中只有这里才勉强配得上镇国公。

不过杨轩只是在王宫之中举办了一场庆功宴,并没有住在这里面的打算。

庆功宴结束后他才想起也先,让人将也先押到自己面前。

此时的也先早已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发,用落魄都不足以形容。

披头散发,全身上下都脏兮兮的,散发着恶臭,眼中也没有光芒。

见他这个样子,杨轩连跟他说两句话的想法都没了。

挥挥手,就让人带下去凌迟了。

这下,也算是报了皇帝和胡岳的仇了。

仇一报,杨轩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于是便命令大军先休整一下,连续几个月奔袭打仗,全军上下都很疲惫,也该休息一下了。

再就是援军快到了,杨轩准备等援军到达之后,将亦力把里都城移交给援军防守,自己则率领剩余骑兵攻打西域剩余的其他疆域,同时从援军之中挑选一部分将士进行补充。

亦力把里汗国都城被攻陷的消息迟早会被传出去,这件事是隐瞒不住的。

隔壁的汗国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杨轩要做好与他们打仗的准备。

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杨轩是不可能闲下来的。

治理西域,敲打周边各国,都需要他坐镇。

毕竟满朝上下,只有他的资历和能力足够。

就这样等了几天时间,第一批接到杨轩调令的西北驻军到了。

杨轩从中挑选了一些精锐骑兵整编到了最初从京师带出来的骑兵之中。

然后安排伤兵和援军驻守亦力把里汗国的都城。

安排好一切,杨轩便率军再次出发了。

这一次的目标是亦力把里汗国剩下的疆域。

西域很大,杨轩现在拿下来的疆域还不足三分之一。

好在汗国的都城以及大汗都被明军拿下了,失去了主心骨,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加上还有投靠明军的“主和派大臣”的配合,相信不会有多少困难。

唯一费事的可能就是赶路了。

毕竟西域这边的环境可不比中原,沙漠很多,绿洲和绿洲之间的距离也不近。

走着走着还有迷路的风险,所以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一场收复西域的战争,一直持续到景泰二年快结束才算落下帷幕。

按照亦力把里汗国的实力,其实根本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期间也发生了不少的事。

主要就是周边各国想要趁着亦力把里汗国被灭想要入侵趁火打劫。

其主力就是隔壁的帖木儿帝国,这是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国家,据说和成吉思汗还有渊源。

对于他们的入侵行为,杨轩自然不会惯着,率军一路进攻,直接打到了对方的都城,围了将近一个月,最后对方赔偿了一大笔的钱财并签署了条约明军才退兵的。

也就是这里距离大明的京师太远了,中间还有天险相隔,难以统治,不然杨轩又岂会轻易退兵。

毕竟帖木儿帝国的疆域也不。

经过此事,周边的势力也都清楚了明军的实力,没敢再明目张胆的入侵。

至于规模的摩擦,这也是难以避免的。

不过大体上还是稳定下来了。

那接下来杨轩就要开始对西域进行治理了。

而朱祁钰所派遣来的官员,也已经到了,这也为杨轩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需要说一下的是,徐承宗已经回去了。

他的职责是镇守金陵,此次离开的时间也不短,历练结束,杨轩就安排他回去了。

有了这次的经历,他以后的仕途也会顺利不少。

……

景泰二年十二月初。

京师,御书房。

“臣徐承宗参见陛下!”

“哈哈,爱卿快快请起!”

朱祁钰直起身子,抬手虚扶了一下。

“谢陛下!”徐承宗起身道。

“来人,给魏国公赐座!”

“谢陛下!”徐承宗道了谢,屁股半坐在椅子上。

他是昨天才回到京师的,一路上风餐露宿,朱祁钰得知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召见,而是先让他好好休息了一晚,养足精神,待今日下朝之后才进行的召见。

“爱卿这一路上辛苦了!”

“承陛下的福分,臣不辛苦!”

朱祁钰先关心了几句,和徐承宗拉近了一下关系,这才问起了西域的情况。

“京师和西域相距过远,消息传递也不够及时,很多事情通过奏疏和书信了解的也不够清楚,爱卿你是刚刚从西域回来,那边的情况如何,你比朕了解,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听到朱祁钰这话,徐承宗没有隐瞒,将自己和师叔祖杨轩离京之后所经历的事慢慢说了出来。

因为回来之前师叔祖也交代过,不要对陛下有所隐瞒。

徐承宗自然是听师叔祖的话。

他讲的很有代入感,朱祁钰听得也很认真。

两人都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天都快要黑了。

徐承宗不敢再耽搁时间,连忙起身请罪告退。

朱祁钰还想留徐承宗一起用膳,不过被婉拒了。

再耽搁,宫门就要落锁了啊!

朱祁钰没有强迫徐承宗,将其送出御书房然后看着他离去。

这个时节的天气已经很冷了,朱祁钰只是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就冻得直打哆嗦。

转身返回御书房坐着,朱祁钰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镇国公杨轩出关之后的经历让他很是向往,但他身为皇帝,不能轻易离开京师。

只能畅想一番。

而且出关之后经历的那些事儿,大半天的时间也讲不完,朱祁钰让徐承宗明日再进宫继续和他讲。

平复了一会儿心情,朱祁钰吩咐金英将晚膳端到御书房吃。

今天光听徐承宗讲了,政务都积压下来了。

得赶紧处理了!

就这样朱祁钰一直忙碌到后半夜才休息,次日结束朝会就又将徐承宗召进了宫。

接下来的两天,朱祁钰都是白天结束朝会就召徐承宗入宫,晚上则点灯熬夜处理政务。

两三天下来,整个人肉眼可见的疲惫,黑眼圈都加深了不少。

不过好在徐承宗已经讲完了,朱祁钰也知道镇国公这近两年时间具体为大明做了多少事。

“幸好我大明还有一个镇国公啊!”

朱祁钰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这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若无杨轩收复西域之举,他这一朝就算不上多么出彩了。

平外敌、收复西域、打败帖木儿帝国并签订条约,他这一朝在武功方面的功绩已经够了,接下来主要就是在文治方面发力,争取做一个文治武功俱全的皇帝。

听着朱祁钰的感慨,徐承宗也是非常赞同。

唯一让他担忧的就是师叔祖的年纪太大了,也不知道还能再坚持多少年。

“关于你的奖赏朕本来是打算等大军凯旋之后一同进行的,但考虑到你要回金陵镇守,就提前封赏吧!”

“明日的朝会,你记得参加!”

朱祁钰话语一转,提醒道。

“臣遵旨!”徐承宗道。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他还想赶在过年之前回到金陵呢!

离开皇宫,徐承宗趁着天色还不晚,又去了胡家看了看,直到用了晚膳才回的住处。

次日的朝会,朱祁钰果然对徐承宗以及和他回来的将士们进行了封赏。

徐承宗的爵位已经是国公之尊了,封无可封,只能给一些荣誉性的职位,如柱国、太子少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