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章节发错卷章,重新发(1 / 2)

加入书签

卷章发错了,重新发了。不能删除,只能乱改一通,不要这个章节了。徐达(1332年-13八5年4月7日[45]),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至洪武元年(136八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长期留守北平,训练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巩固边防。累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洪武十八年(13八5年),徐达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又为他御制神道碑文,允许其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的功勋。朱元璋倚之为“万里长城”,后世亦公认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59],位列开国“六王”之首[1]。

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彭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秋率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后来的“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在此过程中,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biνne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滁州粮草不继,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攻打和州后,郭子兴抓走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矛盾。六月,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今江苏南京)。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部。八月,徐达等分道攻取溧水、溧阳、句容、芜湖。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破蛮子海牙水师。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东下京口(今江苏镇江)一日克城,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七月,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2]次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又先后攻克宁国、宣城。

至正十八年(135八年)十月,攻克宜兴。十一月,朱元璋亲征婺州(今浙江金华),徐达留守应天府。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星星阅读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