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药农人家(1 / 2)
rad2关敏点头,她的确不了解药农人家要面临哪些问题。
关巧继续说道,“其实我公公的父母都还健在,他家原本不在清泉县,他是从隔壁寒江县绿杨乡过来的,他的父母如今都还在绿杨乡。
这话要从三十年前说起,据我公诉我们,三十年前,黄泥凹本也有户药农,跟李家一样,他们主要是采药卖药为生,也带着给村里人看些简单的毛病,但后来他家的独子去世了,他又年纪大了,爬不动山了,自然也缴不起十两的税银了。
这种情况,他便找了村长和里正作证,去县衙办了变更,就是他采不动药了,也不再上山采药去卖了,再也不是药农人家,也就不用缴税了。他拿了一辈子的积蓄,去了别的地方养老去了。
我公公的父亲与这户人家几十年的同行,自然也认识他,知道他离开黄泥凹后,这边一下子就没有做药农的人家了,便急着把我公公从家里分出来,那时候我公公才十三岁,很多药材都不认识,但他父亲还是急着把他分出来,让他在黄泥凹落了户,你们可知是为什么?”
关云听明白了,说道。
“怕是为了这里的药材吧,只有登记为药农,才能光明正大采药去卖,我们村里的药农走了,便是空出一个缺,落户在这里,附近一带的草药便都能采了。”
这时候虽然山上长的草药不少,可除了药农,其他人采药按道理说是不允许的,官府的政策是只有登记在册的药农才能采药卖药,这样做是为了税收,倒是可以理解。
可是实际上,农民上山砍柴,看到认识的草药薅一把这种事儿,的确也很难禁得住,而且同一处地方,哪些植物能入药是有限的,想凑成一整幅能治病的药基本不可能,单方草药的疗效是非常有限的。
农民能采摘的也就那几种,加上很多药他们也不懂炮制,所以渐渐的,规矩也变了,放得开了些。约定成俗,大家平时摘些草药回去自己煎着吃也就算了,药农看到了也不会去管,但不能囤积,没病采一大堆药在家里囤着是不行的,偷偷拿去卖更加不行,这里边有两点限制。
第一,药农发现了可以去官府举报,私采药材去售卖官府是要管的,情节比较轻会罚银子,屡教不改是可以判他们去坐牢的。
第二,生药铺按照规定,只能从登记在册的药农处收购草药,大量地收非药农售卖的草药的,药农也可以举报,不但要罚款,弄不好要封铺子的,所以一般的生药铺也不会收普通人拿去卖的药。
严格说起来,关敏之前偷卖人参,也是不允许的,但卖人参属于打擦边球,理由是,清泉县这一带并不产人参,所以到了这里的人参不光是一种药品,也算是财产,富贵人家没钱的时候拿家中贵重药物转卖的事儿是很常见的,售卖人参这种事儿,官府知道了一般也不会去管。
再来,人参不像一般的草药那样,一大包一大筐,就小小一根,隐蔽性很强,真拿去售卖也基本不会被发现。
关巧听关云明白了,点点头,接着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