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章 化学,一生之敌(2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就是学习、提炼解题技巧,和针对难题更深入的学习。

或许在竞赛开始前,他还能进入第三阶段。

那已经是亚赛和国际竞赛的范围了。

说到物理竞赛,池远和陆明的沟通越发频繁。

基本每隔两天,晚上都要开一小时的微信小灶。

并不会涉及具体某道题或者某个知识点,只是提供大方向上的指导。

比如一些推荐一些辅导资料什么的。

同时,还有陆明作为竞赛指导老师,多年积累下来针对竞赛的技巧。

这就是名师的作用,能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精炼总结。

当然,为了保证公平。

池远每一次都会整理一番,转述给乔英子。

这样,才能让乔英子到时候输得心服口服。

而相比较物理,池远自觉化学水平低,没有去打扰程凯。

程凯这个老师给人的印象比较严肃,他手下的竞赛学生较物理多上不少。

所以,有问题,池远都是找黄芷陶询问。

毕竟,他们的差距摆在那。

黄芷陶的知识广度和性格,很适合当他的老师。

他遇到的错误,黄芷陶基本都遇到过,并且有改正错失。

就算没有遇到,那遇到了不是就钻到了吗?

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

“大佬之所以能成为大佬,是因为大佬把所有能犯的错误,全都犯过并改正后记住了。”

这一点,在化学竞赛学习中尤为重要。

越过高中的化学,进入竞赛化学,池远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学海无涯、深不见底。

高中学习的只是表层,就算是推理题,也是根据记忆的化学性质。

什么氧化性、还原性,来推测是否会发生反应。

然后根据现象,反推此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

其实大部分只要靠着记忆即可。

记住化学书上的每个实验和方程,再用类比的思想,便足以解决卷子上大部分问题。

比如,高中只需要记住:电解水能够产生氢气和氧气,且比例为2:1,还记一记阴极、阳极的化学反应式。

但是竞赛学习,则在探讨为什么会这样。

电为什么会导致水分解变成氢气和氧气?

其中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但化学键为什么会断?

又为什么会形成?

为什么h和h之间要形成化学键?

这些就涉及h原子的结构:涉及电子,涉及电子在轨道上的排布。

而电子在轨道上的分布,决定了电子是否容易被原子核牢牢吸住,甚至吸走了其他原子外层的电子。

因此,又在体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所谓的氧化性就是容易夺走别人的电子,自身多了个电子。

却让别的原子少了个电子,造成对方价态升高。

还原性则相反。

如此一来,掌握本质,就能更有理有据地分析化学反应。

已知反应物,通过反应物的结构推出化学性质。

再根据性质,推测反应过程,自然就得到了产物。

完成反应物→反应过程→产物。

而不需要依靠产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示,就能顺向推出产物。

但世界上的元素虽然可数,但组合方式却是不可数的,反应也是千奇百怪。

因此,物质无穷无尽,依然有不同的物质甚至元素被发现。

可以说,这就是一望无际的海平面。

这才是令池远觉得痛苦的地方,他现在的知识不够用啊。

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

他只能疯狂补充基础知识,《普通化学原理》到《无机化学》。

但是,这么久了,他依然停留在无机化学。

先不谈习题,第一遍基础知识还没有刷完!

岂可修!

化学!

一生之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