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记仇(2 / 2)
或许,这就是后世课本中,对于那所谓的近代如此多笔墨的原因。
……
一些人听着天幕这样说,呵呵一笑。这么一说,好像确实如此啊,看看天幕的视频就可见一斑了。
什么靖康耻土木堡,被念了多少年,到后世了当时的皇帝还逃不过挨骂的命运呢!
哪怕报仇了还时不时拿出来念叨警戒,甚至那楼兰……
一些文人露出了不失礼貌的微笑。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楼兰后来改名为鄯善国,迁都扦泥城,向汉称臣,其原都城楼兰城则被汉军控制。
《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
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有着整齐的街道,市场热闹,雄伟的佛寺、宝塔。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直至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从历史的书籍上消失。
汉初,管理西域诸国的匈奴官职叫“僮仆都尉”,当时的匈奴将西域各国当仆人来对待,地位极其低下。
建元三年,刘彻准备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派使者张骞遍访西域三十六国,尤其是想同位于中亚的大月氏结成联盟,欲东西夹击匈奴。
由于当时西域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白龙堆沙漠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而楼兰就位于前往两条通道的枢纽之地,因此,楼兰既是亚欧文明的交汇之地,更成为汉朝与匈奴人必争之战略要地。
匈奴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汉与西域的关系逐渐加深,常常与汉使者、商队发生摩擦。
元封二年,楼兰和姑师在匈奴王的授意下,派出部队截杀了汉使团,切断了“丝绸之路”。
刘彻知道后,怒不可遏。
元封三年,他派赵破奴率数万精兵进入西域。
当时号称西域最强国的楼兰,被赵破奴的七百轻骑击败,楼兰王也成为阶下囚,紧接着,姑师国也被汉征服。
但是楼兰与大汉毕竟离得远,匈奴更近,这两个庞然大物,楼兰谁也惹不起,只得两头讨好。
征和元年,楼兰王去世,本来在汉为质子的尉屠耆可任楼兰王之位,但因为其在汉为质子期间,多次横行不法,刘彻对这个人实施了“宫刑”。
身有残缺的尉屠耆自然不能担当楼兰王之位,结果在匈奴为质子的安归回楼兰当了国王。
安归继任楼兰国王之后,按照匈奴王的指示疏远汉朝,截杀汉使,逐渐引起汉室不满。
昭帝元凤四年,傅介子与几名刺客来到楼兰,以汉帝向楼兰国王赐金币为由,要见安归。
傅介子在宴会上直接将楼兰王的头颅砍下,并宣布——尉屠耆为新的楼兰王。
……汉使,名不虚传!
安归的首级送往长安,高悬在未央宫北门,以震慑过往的外国使节。
尉屠耆则被汉大张旗鼓的送往西域,并将一位宫女赐给他做了王后。
为了与被杀的楼兰王划清界限,尉屠耆向汉上书,将楼兰改名为鄯善国,他同时向汉申请派兵在伊顿城屯田。
第二年又将都城迁往扦泥城,再到后来,汉在鄯善国设置了屯田都尉,而鄯善国国都干脆搬到了汉军驻扎的伊顿城。
……
再再后来,楼兰古国早已不存于世,只在零星的史料中出现。
法显西行途径楼兰,那里已经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疑,惟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
就楼兰这事迹,如此典型的例子,怎么能不多拿出来用用呢!
各时空文人理直气壮。
汉是中原文化的形成时期,人们建立起了家国同构的思想。
楼兰向汉称臣,汉则派军队在此驻扎保护楼兰。
因此,楼兰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正是汉的故地。
在后世文人诗词中频繁出现,也是一种情感寄托。虽然楼兰早已覆灭,但那些英勇善战的汉代将领,一直保留在人们的心间。
这也被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赋予为家国情怀的寄托。
……
刘彻有些怨念。
什么叫对他的好大喜功做出了很多批评,朕哪里好大喜功了!朕现在英明神武的很!
他目光幽幽,盯着不远处的史官。
史官旁若无人,在新制出来的纸上奋笔疾书,对着天幕唰唰记录。
这纸张和竹简书写的手感完全不同,他正在兴头上,写的那叫一个行云流水,笔走龙蛇,至于陛下……哎呀陛下会理解的啦,他可是史官诶!
刘彻:……
怎么感觉天幕出现后,他的威严不如以往了。
刘彻眯了眯眼,这个楼兰,后来竟敢背刺大汉?
很好,该给世人看看,汉家天子的帝王之威了!
……
李世民也沉默了。
玄武门之变,津津乐道,为什么要用津津乐道这个词!
什么都津津乐道是会害了你们的!
朕这个天可汗不要面子的吗。
他如此多事迹,为何偏偏揪着玄武门不放,这不是戳他心口。
况且,大唐确实与周边和睦相处啊。
……至少,相比于汉代,他们大唐对周围是很友好的了。
作为当时重要的国际秩序维护中心之一,唐对肩负外交重任的外交使臣有明确的管理制度。
根据不同的出使任务与性质,唐代使臣亦有不同的名称。《旧唐书》中明确提到的使臣之名称就有:册立使、吊祭使、告哀使、告册立使、宣慰使、安抚使、和亲使、会盟使、答贺正使、报聘使、责让使等十余种。 hfilsaril717477174704711116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三掌门手机版阅读址: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