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6章 振奋人心的消息(2 / 2)

加入书签

张仲陵示意一下,随即被他邀请来的各大势力的成员,直接来到了府中的后花园,张仲陵看了一眼在场的人,然后对身边的一名白发老者说道:“何管家,我所邀请的这些人,还有谁没到场?”

那何管家回应道:“老爷,属下经过刚才校验发现您邀请的人之中唯有河畔城城主孙子明,御化城城主田冉没有到场。”

“这两人是怎么回事?”张仲陵看向那使者。

使者道:“他们皆有事务脱不了身。”

“哼!”张仲陵一声冷哼,道:“什么事比关系乾国的危亡还重要?马上派人过去,将孙子明、田冉停职查办!”

“是!”

属下应声走下去执行命令。

张仲陵的目光也缓缓的回到所来的众人身上,这数百人皆是南部区域一方首领,然后对他们说道:“叫诸位来是为何事,想必大家心里已经清楚,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

“现在李恢谋朝篡位杀害太子,罪不可赦!我知道你们之中,有人可能与李恢有所往来,不过从今天开始,谁敢与他有任何联络,立斩无赦!”

张仲陵的话音如同一道洪雷般传入在场这些人的耳中。

“国师大人放心,那李恢大逆不道,我们不屑与他为伍!”有人立即响应道。

“太子李天才是继承大统之人,他竟然敢杀害太子,实在是天理难容,望国师率领我们北上讨伐此人,还太子一个公道!”

张仲陵道:“我正有此意,不过最近听闻李恢已经派大军南下,想要清剿我们,现在他手中掌握着兵权,实力雄厚。”

“我们正面与之交锋必然不是对手,但也绝对不让他度过天河流域,这就要看诸位抵挡他的决心如何……”

“国师。”

就在张仲陵说道这里的时候,忽然一人开口将其话音打断。

张仲陵微微一侧目,看向说话的那人,正是牧林城的城主赵多,于是询问道:“赵多你有什么想说的?”

赵多目光缓缓的从众人脸上扫过,然后道:“若有征战必有伤亡,而且还会牵连到无辜,况且我们的实力与李恢差距极大,这一战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张仲陵闻言脸色一沉。

赵多则继续说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说明天命就是如此,当然我说这些话可能会让诸位感觉到沮丧。”

“但即便我们有能力为太子报仇,那么现在太子已经被杀害,魂归九泉,到时候又能让谁执掌天下?”

此言一出。

在场的一部分人纷纷神色一动。

“我认为赵城主说的有道理,与其为太子报仇,不如我们与李恢谈判,如此一来便可避免战事发生,也不会让天下生灵涂炭。”有人道。

但立即有人反驳道:“薛大人,你这是什么话?跟李恢谈判?我们犯得着跟他谈么,难道还期望着他能给你多加个一官半职?”

“他是杀害太子的凶手,乾国的罪人!他坐在那个位子上就是愧对天下!”

薛城主立即冷哼一声道:“胡大人!我希望你清楚一个事实,论实力现在我们不如李恢,跟他交锋就是自寻死路!”

“何况太子都没了,我们这些人白白送死就是为了给一个死人报仇,这不是愚蠢么!”

“薛城主!”

就在薛城主的话音落下的时候。

苏凌忽然从座位站起来。

众人的目光不禁一动,纷纷朝着苏凌看来来,不知道这个年轻人要说什么。

“谁说太子李天死了?”苏凌道:“不瞒你们说,现在他还活着。”

“活着?”

薛城主惊讶的瞪了苏凌一眼:“子你别说胡话,我明明接到消息说他被李恢打的神魂俱灭!怎么可能还活着?”

此时有人揣测道:“难道死的那个人不是太子?”

苏凌摇了摇头,道:“当然是他,太子李天确实死了乾坤城,不过在此之前他已经利用宁息之壤重新修炼了一个本体。”

“什么!?”

闻言,后花园内顿时一片震惊之声。

就连张仲陵都直接从座位上站起来,不可置信的望向苏凌,眼神中透出激动之色:“苏友,你说的这可是真的?”

“是真的,七公主可以作证。”苏凌道。

李灵溪点头道:“大哥已经将宁息之壤重塑的本体托付给我,不久之后,他就能借着宁息之壤重生,诸位无需惊慌。”

“嘶!”

听到李灵溪的这话,那些人的脸上不禁写满了震惊之色。

“什么是宁息之壤?”有人疑惑的询问道,毕竟宁息之壤属于比较罕见的宝物,一般有大多数的修士都没有听闻过。

而在场的这些人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见识也比普通人广泛,知道宁息之壤的人也有不少。

于是有人便解释道:“这宁息之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宝物,修士能够用其炼化出肉身,便相当于有了第二条性命!”

“不错,据说宁息之壤是当初开天辟地之时,一位古神用来塑造我们肉身的物质,当然这只是一个传闻,但其效果确实是如此!”

听到这里那些不了解宁息之壤的人,也在瞬间恍然大悟。

“这宁息之壤竟然相当于修士的第二条命,真是令人长见识了!”

“太子若是还活着那太好了!”

“是啊!这乾国的皇位原本就属于他,虽然他已经失去一条性命,但也让我们看清了那四皇子李恢的为人!”

“诸位,待到太子归来之时,我们定要将那李恢从皇位上赶下来!”

“我支持!”

“我也支持!”

“……”

顷刻之间众人群情高涨。

李天还活着的消息让他们有了与李恢对抗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