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驾崩与新君(2 / 2)
除非有人敢矫诏造反。
在保证宦官忠心的前提下,皇宫内部是安全的。
只有一个羽林中郎将桓典,虽政治倾向较为中立,却与袁氏有些关系,刘辩计划先将桓典迁为侍中,用关羽来代替他。
此外,刘辩在守孝之前还要定下两件事情,一是皇帝的谥号,二是不准大赦天下。
谥号自不必说,早定比晚定好。
为此,他需要同三位录尚书事达成一致。
当刘辩对三人说出了“孝宪皇帝”之后。
何苗没有多说,毫不犹豫地表示认可。卢植只犹豫了一下,便也爽快的同意了。
马日磾本想说些什么,话才出口却立马被卢植打断了,他这才注意到新君红着眼眶,直直地看着他。
“臣并无异议。”
达成一致之后,刘辩向三人拱手一拜。
大赦天下的事就好谈了,就算是坚持仁政的马日磾,也知道刑罚的重要性。所谓赏罚皆出于上,新君不愿意大赦天下,他更不会坚持了。
……
当日,刘辩身着龙袍,头戴天子冠,坐在最高的座位之上,在朝堂接受百官拜见。
在完成了拜见新君,尊太皇太后和太后的流程后,大将军何苗立马提出了皇帝的谥号。
然后不出意外地受到了反对。
甚至在刘辩开口之前。
刘辩定睛望去,知道了这只出头鸟的名字——侍御史孔融。
孔融的哥哥因为庇护张俭而死,刘辩不知道孔融反对是不是出于此项原因,但他不允许此等情况出现。
不过孔融反对的理由倒也站得住脚——“大行天子谥号岂可由大将军一人而定!”
于是乎刘辩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朕以为大将军所言甚善,诸卿以为如何?”
说罢,他看向百官,在这站队的时刻,群臣会作何选择呢?
“臣,董卓附议,大行天子承天景命,平息灾祸,如今四海靖平,全赖大行天子之德!”
在董卓说话之后,最急的当初司空樊陵了,明明他该是第一个的!在董卓之后立马赞同何苗的提议。
但仅仅只是同意此谥号樊陵已经觉得不能体现他的价值了,补充道:“大行天子文成武德,当为大行天子立庙祭祀。”
光武皇帝之后,皇帝的庙号不像之前那么严格了。汉安帝都能成为恭宗,虽说以一己之力将恭这个美谥变成了平谥。刘辩觉得自己也可以帮着自家父皇解锁这一成就。
而且该说不说,这两年在他的帮助下,国家已经有了向好的趋势,这些功绩肯定也要算在宪帝的功劳簿上。
经过樊陵这一打岔,议题忽然从谥号为宪变成了该不该立庙号,该以何字为庙号。
都立庙祭祀了,庙号当然没有差的,顶多出现“恭”的情况。
而对于“孝宪皇帝”,在刘辩开口之后,即便是孔融也没有再反对了,倒让刘辩觉得少了点什么。
准备的本子用不到了。
最终,在争议之下,宪帝的庙号被定为了“平”。
这都不是重点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此庙号是由太常袁隗提出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