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檀老板的另一面(1 / 2)
林裕民,1970年生人,今年5岁,宜城宿县人;吴振平,1971年生人,今年4岁,芜市人。
就是那个后世被形容成呜呼起飞的城市。
二人当年赶上好政策,被分配到石化销售科,属实也是过上了几年好日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任何背景的二人,在讲究资历的国企当中,看不到任何晋升的希望。
别说他们俩了,搞点技术的檀立华40多岁了,都看不到上升的希望,更何况他们是做销售的,石化缺销售渠道吗?根本就不缺。
无论哪个年代,想要上升都没那么容易,才0多岁的他们,跑销售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这个郭嘉经济发展的速度。
全民快步挣钱的年代,难道就窝在一座城市,每个月拿几千块钱的工资,虚度一生吗?
檀锦程看了一眼办公室笑道:“哪里哪里,厂里有规矩嘛,不像我这儿,随便搞,反正都是花自己的钱。”
“销售嘛,这个本质上就是卖东西,一通百通嘛,我相信两位叔叔能很好的适应的,现在郭嘉发展得这么迅速,不少国企人辞职创业,两位叔叔不想感受一下时代的脉搏,顺便搏一个后半生衣食无忧?”
或许,他这就是故意的?成功不成功都对他没有任何坏处,不成功了回去之后不会说什么,成功了让两位叔叔知道主次,别看现在檀喊得欢,但要答应过来工作了,那就不能再喊檀了。
两人互看了一眼,朝檀锦程点点头道:“那檀伱就说说看吧,你爸还有张应该没有你了解的详细。”
换了别家也是如此,没有那么多时间跟你玩职场艺术。
并且销售说实话,还是个体力活儿,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没有一定的体格与精力,还干不了这活儿,累都累死了。
“一起去?”檀锦程声对顾清清道。
又朝张旭鹏踢了一脚道:“赶紧给林叔还有吴叔倒茶啊,茶叶在哪里你知道的吧?”
而对于顾清清而言,檀锦程则是完全颠覆了她心目中的形象,以往的檀锦程在顾清清眼里,更多的倾向于温润如玉的形象。
“那林叔还有吴叔,需不需要我再介绍一下?”檀锦程笑着说道。
檀老板将语速控制得很好,能够完全左右场面,让两名国企员工,还是做销售的毫无还击的能力,场面上完全控制在他的气场之内,属实是够让人心醉的。
懂得多,做点生意赚点钱,脾气又好没架子,个人形象也很不错。
“那今天就先这么说了,中午我给林叔还有吴叔你们接风,前几天出差在外,怠慢了。”
林裕民与吴振平,个子与檀锦程相当,放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算得上是高个儿了,0多岁的身体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毛病,既然他们来了,那怎么都得留下试试。
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当年这子暑假期间突然失踪,急得老檀夫妇团团转,可是在厂里闹得沸沸扬扬的,没想到不过两年时间,当年那个反面教材的子,就发展成现在这副模样了。
林裕民与吴振平二人并不知道檀锦程与眼前这位女孩子是什么关系,檀锦程也没介绍,索性当他们是男女朋友,也没在意。
檀锦程上来便是一通直接的搬数据,用一家已经成型的年出口额不低于1个亿的外贸易公司来说事儿,强大的自信让林裕民跟吴振平一时半会儿有些不太适应。
一万块一个月的销售员,工资高吗?可以说一点都不高,一个有能力的销售对于一家公司的意义,不是用工资来衡量的,至于6000元的底薪外加补贴还有租房,这些都不是事儿。
“是的,林叔跟吴叔你们放心,锦鹏贸易可以说是檀一手创立的,我只是打打杂,跟着他混口饭吃。”张旭鹏作为好兄弟,这时候适时吹捧道。
“有两家成熟的出口企业为闪驰车业提供输血,所以资金从来不是问题,只要第一批电驴下线,能被市场接受,我们的工厂就能完全正常运转。”
“檀就这么信任我们的能力?”林裕民换个话题回应道。
“我自然是信得过二位叔叔的,你们都在厂里销售科干了好多年了,能力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侄说句不太得体的话,二位叔叔缺的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
厂里都在传老檀家的儿子挣大钱了,没想到过来一看比传得还要离谱,1000多平的大厂房,各种机器陆续进场,另外还有两家做进出口的公司。
看得出来,这两位过来,应该是林裕民的主意。
“说过了,过来两天张也给我介绍了一些,大体有个了解。”依旧是林裕民接话。
“但是我们没有做过电子产品还有电驴的销售啊,这方面经验不足啊。”吴振平道。
在一个钱还很值钱的年代,一年到手几十万,不比多那么点退休金要香么?
单单前期开拓市场,出差补贴这一块儿,就够他们攒一笔了,这点檀锦程自然是知道的,但也不在乎,我定的标准是那么多,你们私下怎么运作,跟我无关,只要能把我交待的事儿办妥就行。
“不过重头戏不是这个,闪驰车业这边才是重点,闪驰车业目前设计的是年产值三万台以上电驴,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如果二位能够带队攻克更多的市场,未来还会继续扩产。”
上次那子给自己俩接风,趁机便将他灌醉了,这子说他现在一年挣几百万轻轻松松,今年挣个千把万不是问题,都说酒后吐真言,这子应该没那么大的心机趁着喝酒忽悠自己,就为了把自己两人留下吧?
“哈哈,檀这话在理,我们宜城人喜欢讲一句俗话,叫做丑话说在前头。”林裕民哈哈道。
但五险一金这些,作为一家私营企业确实是没法跟国企相提并论的,这也是大多数国企人跳槽的一个顾虑,但如果好好做下去,今后他们估计也看不上这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