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5章 维也纳之战(三)(2 / 2)

加入书签

要是让他们跑了一个,这就是他的耻辱了。

心的挪动身子,慢慢往前爬动,减少他同目标之间的距离。

他需要把距离调整在200米以内,枪上的狙击镜是4倍镜,距离太远反应跟不上就很容易失败。

而采用机械瞄具,他不能保证一击毙命,从而让其他敌人惊觉逃跑。

……

一点一点的挪动位置,慢慢的靠近。

终于他可以通过狙击镜清晰的望见对方四人了,这四个敌人在狙击镜中的瞄准距离刚刚好,是利于发挥瞄准镜功效的最佳距离。

南华的瞄准镜,普遍采用的是“”字三柱分划设计。

这种较粗的分划设计,一方面基于当前的工业制造水平,制造能耐受频繁强烈冲击,而不变形断裂的高性能金属细丝,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另一方面这种设计在多灌木的环境中也特别显眼,不会发生分划标志与视野中的树枝等混淆的情况,有利于射手的快速瞄准射击。

但是在射击距离超过200米以外后,这种设计的弊端就开始凸显了。

随着距离加大,目标越来越,变得巨大的分化金属线会对目标形成严重的遮挡。

对于缺乏精确刻度的字型分划,射手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以分划线本身的厚度、水平方向上分划的缺口宽度来进行测距。

根据狙击手个人经验估算的距离,往往会有偏差,不利于精准狙击。

……

四个敌人来到河边,带着水壶的少年开始给水壶灌水,抽烟的白人则是坐在河边闲聊。

那个德国士兵则是拿出牙刷在洗漱。

因为距离够近,他通过狙击镜已经能够清晰看清敌人的面容。

朱晓春开始在脑海中预演狙击顺序,这需要提前设计,避免敌人逃脱。

有了预案他才能有序快速的击杀敌人,预演几遍之后,他定下了最终方案。

首先要击杀洗漱的德国人,然后是两个抽烟闲聊的家伙,因为他们是坐在河岸的,听到枪声要反应过来逃跑脑子需要缓冲。

最后杀的是那个灌水少年,他身上的水壶很多,想要逃跑没那么容易。

深吸了一口气后,朱晓春屏气,把狙击镜对准了因为刷牙不断动弹的德国士兵脑袋。

在德国士兵取下牙刷,灌了一口水漱口,然后低头吐水的当口,朱晓春直接扣动了扳机。

“砰“,德国士兵脑袋爆开,直接摔倒在河中。

朱晓春呼气的同时快速拉动枪栓,上膛后,瞄准瞬间惊愕的两个中年奥匈人,这两人惊愕过后竟是直接俯身想要爬走。

朱晓春根本不给他们机会。

“砰砰!”

快速的两声枪响,一个被直接爆头,另一个则是被打中了胸口,因为肺叶被打穿,他艰难的爬动但是身体根本没有力气。

他无法说话,口中满是血沫,只能默默的等死了。

那个白人少年已经被吓呆了,他很快反应过来,想要逃跑,但是他身上的水壶给他的逃跑造成了阻碍。

“呼~”

朱晓春的这口气已经呼尽,他可以轻松的吸气,然后继续拉动枪栓,然后对着正在不断扯动身上水壶的白人少年。

“砰!”

白人少年应声而倒,临死之际他的蓝色眼睛还在圆睁着,仿似在寻找杀他的人吧……本章完  h3filsaril2八65八2八65八7691313067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3。三掌门:a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