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突袭(1 / 2)
拉古萨距离萨拉热窝的直线距离只有135公里,但是实际走过去的道路却是24八公里。
增加了将近一倍多的路径,可见这两者之间的山路多么曲折了。
山路崎岖,很多重型装备就没办法带了。
比如105的牵引野炮,远征军只能携带轻便的迫击炮以及轻便的山炮就着骡马大军上路。
因为直线距离较近,南华的水上飞机可以护航支援南华远征军的陆路推进。
沿途的侦查以及探查可能埋伏的奥匈帝国防卫部队的地段或山路。
……
行走在联绵的山路之上,石红联忍不住叹息,“这些奥匈人心也挺大的,这一路上那么多的埋伏点,他们居然不懂得利用,真是太可惜了!”
薛英雄当即撇嘴,“他们不懂得利用不是更好吗?
若是他们懂得在这些地方埋伏,那是咱们的灾难啊。
这样多好,一路推进然后双方集结重兵在重点城市打会战。”
听到薛英雄如此说,石红联稍一思索,灵光乍现。
“还得是你啊老薛,认知十分深刻。
我们在南华的时候,石委员长编写的军事教材上一直强调军人要善于利用地势,天时等一切有利条件消灭敌人。
军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敌人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的消灭,那么敌人就会越来越虚弱,最终会被我们彻底消灭。
这些军事理论基本没有超脱东方古代的兵书,可以说是大同异吧。
只不过石委员长把古人讲的道理,变得更加适合我们这时候的语境了。
我们一直秉持这样的作战理念,是以我们和土著人一起和英国人打仗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战斗很简单,十分顺遂。
一点点蚕食敌人的力量,一点点的积累自信心,最终把他们全部消灭干净。
这样的过程绵延不尽,让人兴味酣然,欲罢不能。
反观欧洲人的战争史,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
石全安听到石红联说的那么神秘,来了兴趣,“什么现象?”
“你们发现了没有,这欧洲人啊,打仗的时候很呆!”
“怎么呆了?”
薛英雄追问。
石红联呵呵一笑,“你们看看欧洲的战争史就会明白,欧洲人的交战双方十分迷信古老的传统,双方打的很规矩,他们在军事对战术上这块上变更的很慢。
维京海盗时期,盎撒人被打的落花流水,因为维京海盗不定时的到来,让盎撒人没有准备,是以那时候的盎撒人都处于弱势地位。
到了后来,盎撒人学会了战阵之术,算是有了些自保之术,但他们之后的打仗基本上没有跳出这个圈子。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马其顿方阵,这是欧洲比较古老的战术,他们集结成阵然后缓慢移动,慢慢的杀死对方。
是以欧洲人的战术开始变得更加方正,骑兵冲锋,步兵集群冲锋,打来打去一直没有变过。
后来蒙古人来了,直接把欧洲人打傻了。
因为蒙古人和维京人一样,都擅长不按常理出牌,他们更加强调自由攻击。
被蒙古人教训了的欧洲人发明了火枪阵克制游骑兵,但是巨炮的出现让火枪兵遭遇了危机。
于是他们又开始搞堑壕战,旷日持久的对峙,意图拖垮对方。
若是没有咱们石委员长发明的装甲车,他们估计会按照这种模式继续对峙,一方熬死才能分出胜负。
听到石红联如此说,石全安和薛英雄仔细想了想,然后他们齐齐赞同点头。
薛英雄对着石红联竖起大拇指,“红联总结的很到位啊,被你这么一说,我也感觉欧洲人打仗很呆板。”
石全安也跟着点头,“嗯,我也发现,欧洲人很讲究集群推进,他们依仗远程利器,先大规模的杀伤对面的战兵。
等到对方的抵抗意志薄弱了,出现了漏洞,攻击一方的统帅才会觉得时机成熟了,才会下令发起冲锋。
↑返回顶部↑